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研究
徐磊
沈阳开放大学 110003
引言: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中,存在大量实践性内容,需全方位规划教学内容,严格把控课程思维理念在教学中的影响,为学生设计全面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结合,可增强教学完整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此后择业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特征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特征包含实践互动性、融合性。(1)实践互动性。全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在设计实践时带有实践互动性。利用积极互动、动手实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内容,并在学习操作中进行实践创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类课程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了解基础理论,还要增加实践操作次数,在项目实践中体验相关知识内容。借助互动性可增加广大师生交流渠道,即合理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扩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的知识广度,增进教学设计有效性。(2)融合性。将课程思政融合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还要将上述内容紧密融合。在探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增加教学方式、扩展教学内容,还要利用该教学展现职业道德、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明确正确操作行为,将思政元素真正融合到对应的专业知识中。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实践
(一)跨学科融合
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中,需开展跨学科融合,将社会学、伦理学等知识内容融合到该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建筑工程的重要影响,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较佳社会责任感、职业认识。为保障跨学科融合有效性,需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找寻社会学、伦理学等专业知识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可为学生设计“社会变迁”“城市化发展”等知识内容,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分析建筑安全、资源运用、环境保护等内容的责任道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建设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再利用上述内容解决该专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中,教师可采取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不同类型工程建设案例,在实际案例中展现各项建筑工程技术,使学生逐渐养成批判性思维,更好地运用建筑工程技术。此外,利用跨学科整合教学,教师可帮助学生营造开放学习氛围,在实际学习中,可全面融合多领域知识内容,将社会学、伦理学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内容精准连接,更为精准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素质。
(二)项目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时,可根据该课程专业实际情况,采用项目教学法,以某项目建设为基础,详细展现建筑工程技术操作过程。应用项目教学法前,教师要依照自身专业能力,科学挑选教学“项目”,使该项目可全面展现建筑工程行业发展方向,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为更好地操作执行“建筑项目”,教师需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组成跨学科团队,全面模拟建筑工程操作环境,并在该环境中精准解决实际问题。为保障项目教学设计有效性,要严格规划教学程序,将真实项目执行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同学生需开展项目策划、项目评估操作,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运用到项目执行中 [1]。项目教学法在设计执行时,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与沟通协调能力,将“项目”当成设计基础,通过高效沟通交流协调大量资源,该行为可促进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在探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效果时,教师需全面规划项目设计内容,将项目综合管理引入到该教学中,学生在该类教学形式影响下,可全面理顺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从项目设计、项目操作到项目监控等,都能发现并解决大量实际问题,提升教学创新性,帮助学生掌握真正项目建设知识。
(三)实践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中还可采用实践教学法,将实践技术操作与课程思政充分结合,使学生亲身参与到项目建设中,除了提升学生建筑工程技术操作水平,还更好地理解该类人群的社会责任。为保障实践教学设计有效性,要利用校企合作,引导学生进入到真实建筑企业中,在企业中全面观察不同阶段执行情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精准联系,在真实环境内运用建筑工程技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观建筑施工现场,将具体的安全性规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了解掌握不同施工技术操作效果,根据自身知识掌握度,调整学习计划,针对性学习建筑工程技术知识 [2]。此外,高校内部还要设置专门的实践训练基地,在该基地内部充分模拟不同类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将最新建筑工程技术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深入理解专业知识内容,真正改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将课程思政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后,学生需在不同实践场景中合理运用建筑工程技术、规范建筑工程建设设备,利用全新技术规范实践操作过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更新教学评价
为保障课程思政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融合效果,还要严格规范教学评价,更新教学评价形式与内容,利用该评价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动力。传统教学评价更为看重教学结果,即学生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的掌握度,再借助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进行全面考察,该评价方式较为单一,难以展现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技能的运用情况,降低学生学习效果。全新教学评价设计中,要全面规划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中要全面关注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参与度、学生学习态度、实践操作状态等。将信息网络技术引入到教学评价中,适时探究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利用技术算法模型关注学生表现,根据模型中的数据指标确认过程评价结果。在开展结果评价设计时,除了保留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外,还要增加实践考核,并在实践考察中关注学生各项专业技术的操作状态,增进该类评价的完整性、有效性。利用全新教学评价设计,可适时发现学生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习中的全过程,根据其实际表现与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问题解决方案,使该专业学生主动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并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提升该专业就业率。
总结: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域下为保障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设计效果,要全面规划教学过程,利用项目教学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水平,利用理性思维开展建筑工程建设。将课程思政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知识相结合,满足专业教学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较佳职业习惯,促进该专业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丹菲 , 高杰 , 高瑛 , 等 .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与建设策略——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J]. 辽宁高职学报 ,2024,26(01):64-67.
[2] 黄立文 .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检专业为例 [J]. 品位·经典 ,2022,(09):105-108.
作者一姓名:徐磊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972 年10 月 ;民族:汉族 ;最高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