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黄晓舞
滁州市定远县滨湖小学 233200
摘要: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认字,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往往过于单一和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如何创新识字教学策略,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引言
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石,是阅读和写作的前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让小学生高效、有趣地识字,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部分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读字、写字、组词”的方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跟着读和写,这种方式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日”字时,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读几遍,然后写几遍,学生对于“日”字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形和简单的书写上,缺乏对字的深入认知。
(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的学生在识字能力和学习速度上存在差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方法,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而部分学生又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比如,对于一些记忆力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很快就能记住生字,但对于记忆力稍差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方法来巩固记忆。
(三)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很多识字教学局限于课本,没有将生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生字在学生眼中只是抽象的符号,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例如,在学习“超市”的“超”字时,如果不与学生去超市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很难理解这个字的含义和用法。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一)趣味识字法
趣味识字法包含游戏识字和儿歌识字。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教师可借此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如猜字谜游戏,根据生字特点编写字谜,像“一口吃掉牛尾巴”的谜底是“告”,这能激发学生思考并助其记住生字;还有识字卡片游戏,制作一面写生字、一面写拼音和组词的卡片,可开展“开火车”游戏让学生依次认读生字,或者“找朋友”游戏将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分开让学生找到对应卡片。儿歌识字方面,儿歌节奏明快、韵律优美,教师可编写识字儿歌,例如“人来小亭边,停步看竹篮。竹篮竹子编,月亮在旁边。旁边有翅膀,一飞冲云天。”能让学生轻松记住停、篮、膀三个字的字形和读音。
(二)生活识字法
生活识字法包括家庭生活识字和社会生活识字。家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可引导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具体分为家庭物品识字和家庭活动识字。家庭物品识字即让学生认识家里诸如冰箱、电视、沙发等各种物品,并在物品上贴对应生字卡片,使学生日常随时可见生字以加深记忆;家庭活动识字则是在购物、看电影等家庭活动中让学生认识相关生字,比如购物时认识商品标签上的生字。社会生活识字包含街道标识识字和广告识字,街道上有商店招牌、交通标识等各种各样的标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街道标识识字活动,认识“银行”“饭店”“红绿灯”等标识上的生字,同时广告中包含大量文字信息,要引导学生关注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中的生字。
(三)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包含象形字教学、会意字教学和形声字教学。象形字是最古老的汉字类型,教师可通过展示其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字,像“日”字,最初象形字形似太阳,中间一点表示太阳中心,展示演变过程能让学生直观理解含义与字形来源。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合产生新意义,如“休”字,“人”和“木”组合表示人靠树休息,教师分析组成部分可助学生理解意义。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构成,形旁表明意义范畴,声旁表示读音,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形旁和声旁来识字,例如“清”字,形旁“氵”与水有关,声旁“青”表示读音。通过字理识字法的这三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提高识字效率。
(四)多媒体辅助识字法
多媒体辅助识字法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其中动画演示借助多媒体制作动画来展示生字相关内容,如生字的演变过程和笔画顺序等。以“马”字为例,通过动画演示其从象形字到现代汉字的演变以及笔画书写顺序,学生能更直观地进行学习。而音频视频辅助又包含两个方面,在音频辅助方面,教师播放生字读音音频让学生跟读,并且配上有趣的音效,这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视频辅助方面,教师播放与生字相关的视频,像播放关于“草原”的视频时其中出现“草”字,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认识生字。多媒体辅助识字法利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从多个维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五)识字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识字教学策略具有局限性,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春”字教学为例,先运用字理识字法深入剖析其构造意义,“春”字上部的“三人”和下部的“日”,传达出阳光之下众人劳作的春天景象,让学生从字的根源理解含义。接着借助多媒体播放春天的视频,视频中繁花盛开、绿草如茵、人们忙碌耕种等画面,直观地将“春”字具象化,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编写关于“春”字的儿歌,如“春字三人日下逢,阳光暖暖百物生。花开草长蝶飞舞,春景入字记忆中。”通过这种综合运用,全方位强化学生对“春”字的认识与记忆。
三、识字教学策略实施的意义
(一)提高识字能力
多种识字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为学生认识生字开辟了多元路径。例如字理识字法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字形来源,生活识字法使生字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从字的构造、意义、使用场景等多方面去把握。这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他们能快速且准确地识别生字,还能灵活运用,无论是在书写还是在阅读中遇到生字时,都能凭借对生字全面的理解更好地掌握。
(二)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识字法和多媒体辅助识字法等为识字教学注入了活力。趣味识字中的猜字谜、识字游戏,多媒体中的动画展示等形式,充满趣味。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而言,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具吸引力。他们在欢快的游戏氛围里、动听的儿歌旋律中、生动的动画画面上学习生字,不再觉得识字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识字教学活动中,学习热情被极大地激发。
(三)提升语文素养
识字是语文学习这座大厦的基石。有效的识字教学策略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字,这是阅读和写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在阅读中能理解更多的内容,在写作时也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识字过程中,学生对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如象形字的古老智慧、会意字的组合意义等有了深入理解,这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在文化底蕴的滋养下不断提升,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结束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通过趣味识字法、生活识字法、字理识字法、多媒体辅助识字法等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应不断探索识字教学策略,以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薛梦丹.小学语文新课程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4,(10):13-15.
[2]李茂宏.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8):176-178.
[3]李英杰.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4,(08):121-123.
[4]王世永.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3,(12):6-7.
[5]徐雅锋.依托教材优势寻求识字途径——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23,(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