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数字化管理对策研究
苏正亮
四川鼎测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德阳市,61800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开展数字化管理,可以提升农村土地管理效率,保障农民权益,推进乡村振兴。不过在实际的工作中面临着标准体系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要关注这些问题,加强针对性的团队建设,开展安全风险工作,并组建高素质的队伍,从而推进数字化管理建设进程,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体系不完善
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过程中,开展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然而目前来说相关的标准体系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例如,各地在档案扫描分辨率、数据储存格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跨区域跨部门难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存在严重的数据孤岛化[1]。在前期采集相关数据时,基层确权的由村级组织初步整理,存在纸质档案缺失、信息填写不全等基本情况,影响到数字化管理的推进落实。
(二)信息化建设不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涉及到的一些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导致系统响应慢,可用性与可靠性比较差,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宕机和死锁的情况。一些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扫描设备以及大容量的存储服务器,因此会影响到数据上传和同步效率。建设的数字化平台多以存储和查询为主,缺乏智能化分析和在线核验等各类功能,因此难以满足土地管理全流程的需求。
(三)存在安全风险
在数字化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并不利于档案的安全性。首先存在一定的数据泄漏风险,在确权档案中包含了农民身份证号、地块坐标等一些敏感信息。但数据存储传输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加密技术,因此存在泄漏风险。再加上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不足,并没有建立本地和云端双备份机制,只依赖于单台的服务器存储,一旦出现故障很容易导致数据丢失。
(四)工作人员能力不足
工作人员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等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基层人员的数字化意识比较薄弱,技能欠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效率。首先,大多数的档案管理人员为兼职,并未掌握档案数字化操作以及系统维护的能力,导致数字化应用的过程效率较低,容易出现错误。其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导致档案与数字化的结合利用率比较低,难以得到充分地利用。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的对策
(一)统一标准体系,规范管理
为了有效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效率,相关地区还应当完善标准化体系,对标国家标准。农业农村部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档案局发布相关的管理规范,促进规范在基层部门工作中的落实。可以有效规范纸质档案扫描的分辨率、元数据字段,要求数据采用开放且通用的格式,矢量数据使用 SHP 格式,可以有效确保数据可以实现跨系统兼容 [2]。而在编码标准方面,可以采用统一土地位置编码,实现一地一码、一人一码。在这些标准体系的建设下,可以实现跨部门、跨区域之间的有效协作,实现数据共享,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效率。
(二)加强基础建设,提供保障
在开展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时,需要有足够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乡镇政府应当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通过补齐硬件和网络方面存在的短板,可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的数字化登记。县级平台部署分布式存储服务器,满足海量档案的存储需求。利用高速扫描仪、光学字符识别以及AI 图像修复技术将纸质材料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与此同时,打造完善的数字化平台。明确数字化平台的各项功能模块,支持档案批量上传、元数据自动注入。将扫描件与纸质档案进行关联。并集成 GIS 地理信息系统、土地流转、纠纷调解辅助等各方面的模块,可以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
(二)加强安全管理,防范风险
在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隐患,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中,还需要建立双套制的安全存储的模式。主要针对扫描图像文件数据,开展档案级光盘、机械光盘的双套制存储,可以确保数据长期可读,提升整体的安全性 [3]。建立登记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宅基地审批等系统实施的联动机制,可以确保新建房屋带土审批代码登记,推动电子档案跨部门共享。 此外,引入数据存储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等相关技术,实现全流程加密。通过应用加密算法可以对存储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打造核心数据库,有效部署加密技术。同时还要建立本地抑制备份与云端容灾备份机制结合的模式,定期进行数据全量备份和校验[4]。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效率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素养,可以组建更加专业化的队伍。首先,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设立确权档案数字化管理专员岗位,引进专业人才负责平台的运维以及数据质量管控工作。乡镇需要配备 ψ1~ψ2 位专职档案员,优先选择档案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在村级组织中,涉及兼职信息员用于收集纸质档案的信息。而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针对基层人员重点开展实操与理论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操作水平;而针对县级管理人员则开展更加高级的培训工作,例如智能系统升级维护、跨部门数据对接技能等 。针对全员开展安全培训,强调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有意识地防范风险。其次,根据数字化档案,利用场景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例如,在使用数字化档案开展土地承包权动态监测工作时,培训工作人员掌握各项政策分析其中的关联性,获取更多数据用于档案管理支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档案转型升级,因此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中,也需要重视数字化管理的有效升级。相关部门需要完善统一标准,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加强基础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开展安全管控,规避风险;做好人员培训,打造专业化的队伍。通过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从纸质档案到数字资产的有效转化,也能解决其中安全风险高、利用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农村土地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保障农村土地权益,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姚婕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J].农村实用技术 ,2020(9):5-6.
[2] 李朴文 , 赵甜香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档案管理 [J]. 云南农业 ,2021(1):12-15.
[3]侯凯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5,36(7):37-40.
[4] 焦红玉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析 [J].山西农经 ,2024,(23):184-186.
[5] 常晖, 吴贺明.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和经营权流转的区分[J].人民司法 ,2024,(14):41-44.
作者简介:苏正亮 , 男,1979 年4 月14 日,汉,四川省德阳市,大专,助理馆员,职务总经理,研究方向:档案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