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白山羊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及加强疾病预防措施

作者

陈敬安

平利县洛河农业综合服务站 725505

白山羊是我国地方优良山羊品种,白山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性成熟早、耐粗饲、净肉率高、肉质细嫩鲜美,有着较好的群众饲养基础。科学饲养管理是提升白山羊生产性能的基础支撑,疾病预防则是保障养殖产业稳定的核心举措。当前,我国白山羊养殖正从经验型向技术型转型,迫切需要系统化的饲养技术体系和完善的疾病防控机制,以实现养殖过程的提质增效。

一、白山羊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1.1 品种选择与引种管理

品种选择是白山羊养殖的基础性环节,直接决定养殖效益高低。应优先选用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性能优异且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包括地方优质品种及杂交改良培育品种。引种时需严格核查种羊来源,选择无疫区、资质齐全的正规种羊场,确保种羊系谱清晰、健康状况良好。

1.2 饲料配置与投喂技术

饲料是白山羊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保障,要达到科学配置,必须遵循“营养均衡、适口性佳、成本合理”的原则。根据白山羊是草食性的特点,应该让其以青粗饲料为主,以精饲料为辅,并且要给白山羊补足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和各种维生素等一切所需的营养,其青粗饲料可用牧草、秸秆、藤蔓等来制作,精饲料则可使用玉米、豆粕、麸皮等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制。

1.3 养殖环境调控措施

良好的养殖环境能保证白山羊健康生长,因此要从场地、圈舍、日常管理三个方面加强饲养场的环境调控。场址应该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地方,距离工业污染源和居民区远一些,以减少外界不良环境影响。圈舍建筑合理,圈舍内设置门窗,并加装有排气扇,保证空气流通,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每天清理粪便,用生石灰、过氧乙酸等轮流带间断地消毒,不要连续使用一种消毒剂以免病原菌产生抗性。

1.4 繁殖管理优化策略

高效的繁殖管理是提高白山羊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需在选种选配、发情鉴定、孕期管理、羔羊培育等过程中实行精准化管理。选种时应挑选无病无疾、繁殖性能良好的羊只作为种畜。其中,公羊需体质强健、精液活力强;母羊要能按时发情,具备多产多羔的能力。

二、白山羊疾病预防措施

2.1 常见疾病类型及特征

白山羊常见的疾病主要有 3 类,即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普通病,临床表现各有特征,可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这种疾病很容易在群体之间传染并导致高死亡率,如口蹄疫就是以口腔黏膜和蹄部的水疱、溃烂为主要特征;小反刍兽疫主要表现为高热、腹泻、呼吸困难等。寄生虫病主要是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消瘦、贫血、生长迟缓,而且有些寄生虫如疥螨能引起皮肤瘙痒、脱毛等。

2.2 预防体系构建与实施

做好白山羊疾病的预防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预防的体系。首先要建立健全免疫注射制度,依据当地疫情动态,科学拟定免疫程序,定时给白山羊开展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保证免疫覆盖面。另外要做好驱虫管理,做好全面驱虫工作,将白山羊体内体外杀虫后要清除粪便、彻底消毒,并防止虫卵传播扩散。

2.3 诊疗技术应用与规范

为有效遏制羊疾病的蔓延必须开展诊治工作,为此要建立疫情及时反应体系。日常养殖过程中,每天要观察白山羊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及粪便状况,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对于一些小病就可以用常见的治疗手段来进行治疗,比如:胃肠炎需要用抗生素和止泻药;瘤胃臌气要进行穿刺放气,并且要灌服消胀药;严重传染病要立马汇报当地的兽医部门,并做好隔离,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不扩散疫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正确的用药方式来操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去对动物进行诊治。

2.4 生物安全管理强化

生物安全是预防疾病的关键环节,要防止病原从外界传入、传出或者内部流行、传播。对于养殖场,要设置围墙或者围栏,分隔成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各个区域间隔一定距离。

三、提升白山羊养殖效益的综合策略

3.1 养殖模式优化与创新

优化养殖模式来提升效益,要因地制宜,山区、丘陵区适宜推行“林牧结合”养殖模式,依靠山区、丘陵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在林地上人工种草,以羊粪肥林地,养羊也得益于天然良好牧场;平原区可采用“种草养羊”模式,规模化种植优质牧草,建立饲料基地,满足常年使用饲料需要,同时发展规模养殖,采用标准圈舍、自动饲喂设备等方式提高羊群饲养管理水平,利用“合作社 + 农户”的方式进行建设,在此基础上统一种源、统一种料、统一技术指导和统一销售等,降低养殖的风险系数。

3.2 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建设工作

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是增加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培训体系,由政府牵头,畜牧兽医部门配合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具体包括:饲喂管理、疫病防治、繁殖技术等内容,并通过理论讲解加现场演示的方式提高养殖技术员的技术能力。同时运用互联网建立线上培训平台,主要通过网络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养殖技术要点的教学。

3.3 政策引导和市场对接机制

完善政策支持及市场衔接机制是养殖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从补贴和优惠贷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规模化养殖企业一定的补助,适度扩大补助范围,提高白山羊养殖基础建设水平;出台相关政策办法,完善白山羊养殖保险制度,规避疾病和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稳定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加强市场监管,抓好供求、价格预警,搭建平台和桥梁让生产商和收购商直接交易,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从而增加养殖户的收入。

结束语:

白山羊养殖已逐渐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和养殖技术已很难满足市场对量和质的需求。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白山羊的生产潜力,疾病预防需构建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体系,通过免疫接种、生物安全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疾病风险。未来,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和产业体系的完善,白山羊养殖将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军,王雪. 陕南白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J]. 北方牧业.2023(21):22.

[2] 田春苗 . 优质高产辽宁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J]. 养殖与饲料 .2019 (3):27-28.

[3] 孙跃东 . 白山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与预防措施研究 [J]. 农家参谋 .2022 (19):109-111.

作者简介:姓名:陈敬安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年月:1971.04.08 籍贯: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 学历 : 大专 职称: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 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