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OBE 理念为核心,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
银河
广州理工学院,广东省广州市510540
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 OBE 教育理念,对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满足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由著、线装书局出版的《OBE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这本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完善了 OBE 理念在中国高等教育语境下的理论体系,丰富了应用型人才效果评估的方法。基于实践开展研究,以先进的理念以及较高的应用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著述总览
该著作在对 OBE 理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将其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分别对 OBE 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较好的前沿性与实践性。首先,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理论创新赋能实践变革,对推动应用型本科教育提质增效具有示范价值。其次,创新提出将终身学习实践纳入 OBE 研究框架,使职业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具备社科成果转化意义。同时对接国际教育趋势,回应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致力于推动OBE 理念的本土化发展。
二、著述之宏赡
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 OBE 教育理念适用于教学的所有阶段和过程,具有目标清晰性、过程灵活性、标准可比性的优势。在此前提下,作者在《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这本书中呈现以下创新思考。
1.OBE 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高度耦合性
OBE 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最终能够获得哪些能力,收获怎样的知识。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展示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实践经验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所以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用 OBE 理念具有可行性,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二者之间的耦合性。
在书的第一章第二章内容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在对 OBE 理念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探索OBE 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耦合性。通过阐述 OBE 理念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与人才培养模式,让读者初步感知 OBE 理念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积极影响。同时,通过行业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强调 OBE 理念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单向输入的形式。如其提到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有明确的实践目标,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进行有效的评估反馈,与 OBE 理念相契合。构建应用型人才以能力导向的培养闭环,体现出 OBE 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度耦合性。
2. 教学设计构成元素应围绕培养目标组织实施
OBE 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发现、合作和探寻的复杂过程,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围绕学生最终达到的能力和成果来进行,支持毕业要求达成。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具备强大的素养能力适应行业快速发展变化的格局。基于此,该著作的第三章详细介绍 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教学设计的方法,体现该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聚焦调动一切元素以对接岗位需求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管理与服务、质量监控与效果评估。教学设计作为首要环节,需要教师立足实际进行创新优化。作者提出应用型人才教学设计要遵循贴近实际情境、强调实践操作、培养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创新思维、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可将 OBE 理念应用于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评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评价的设计等方面,以此形成教学方案整体框架,确保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在面对教学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时,教师需要在
OBE 理念引领下对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和优化。如强化实践环节、引入跨学科、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教学角色的重塑。总的来说,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教学设计构成元素应围绕培养目标组织实施。
3. 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过程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
评价是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主要途径。OBE 教育理念强调的过程评价是其在教育领域中的一大特色,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以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长作为评价的重点。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要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客观性,注重过程和结果的结合,呈现有效的教学评价效果反馈,为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支持。书中作者强调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提出应用型人才质量监控的机制与方法。
作者强调在 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的质量监控要素包括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相契合、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评价标准明确具体、教师角色定位准确等内容。建构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制定恰当的监控指标、建立数据采集系统、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OBE 理念主张通过评价促进更加成功的学习,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进行阶段性的多次评价,采用实践日志、学习档案、观察法、问卷法或访谈等方式灵活实施,与期末最终完成的成果评估共同构成学生的成绩,弥补传统单一结果评价的局限。整合学生自评、教师观察、企业反馈三方数据,实现评价动态化。此形式能够让评价更加系统地实施,确保质量的达标。
三、著述之我思
1. 理念指引,立足实际
《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这本书立足教学实践,突出 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方法。书中提出 OBE 学习网络的建设、将终身学习实践纳入 OBE 研究框架的结论,启发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使人才培养更加开放和多元。OBE 理念能够给应用型人才培养正确的导向支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要积极革新教育理念,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开展教学实践。立足教学实际,注重学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形成开放型人才培养生态。
2. 方法创新,提升质量
该著作的研究基于多元利益主体开展调研,并聚焦 OBE 理念的实施困境开展双向深度访谈。最终确立了“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体现出教学方法创新优化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协调好教师教学主导与学生学习主体之间的关系,将教师单向输出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以教学形式的创新优化为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搭建支架,逐渐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具备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学习品质与素养。
3. 赋能发展,终身学习
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强调终身学习实践的理念。在当前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具有终身学习实践的能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明确的育人目标、科学的评价机制、多元的教学策略赋能学生素养发展,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 OBE 理念对育人模式改革的促进作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OBEL 理念以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为目标,强调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能力为成效导向,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能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正确导向。《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这本著作能够带给读者真实的思考,也让读者看到 OBE 理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践的全新视角,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