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探索与贡献
吴怡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一、毛泽东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追求
(一)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在五四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清醒认识到,很多人并不理解新文化的真正内涵,他认为中国社会上流行的很多思想文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化,只有俄罗斯出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科学的新文化。可见,毛泽东始终具有清醒的文化意识,他拒绝跟着时代文化潮流学习西方,而是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从中国面临的国情出发,在反复对比中科学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明属性。1939 年 12 月,毛泽东在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时,明确提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概念,并用民族化、科学化等界定其方向、标注其特征。毛泽东指出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 , 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 , 而且有新文化”。毛泽东在诠释新民主主义社会理想的同时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现代文明的追求, 彰显了其文明理想。
( 二) 建设新民主主义文明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毛泽东就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深刻把握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规律 , 积极思考和谋划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面貌。毛泽东在其名著《新民主主义论》中 , 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 , 并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新文化”的文化建设目标。可以看出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新的社会属性 , 是由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为主体形成的具有新的文明形态的社会 , 这种社会既要求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文化方面的自由进步。
(三)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认识到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发展的科学关系,主张通过工业化建设来创造新的生产力,以此推动文化的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后 , 毛泽东进一步明确和阐释了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将科学文化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 主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让中华民族以“文明的姿态”立足于世界 , 而这种“文明的姿态”具体来说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姿态。认为推进“四个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 更是开创新的文明形态的重要举措。
二、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路径的主要构想
( 一) 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 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这一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达 , 实际上诠释了文明创造的主体。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明建设的主体作用 , 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 一是人民对于现代文明的诉求 , 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 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目标。。二是人民的实践创造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智慧源泉。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面对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系列问题 , 人民开动脑筋提出实践方案、商讨实践良策 , 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经验积累、文明创造的过程。三是人民的评价是衡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价值的尺度,人民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 , 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评价者。现代文明的创造性和超越性如何 , 现代文明的功用和价值如何, 只能通过人民的实践来评价。
( 二) 和平发展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前提
毛泽东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许多积极贡献 , 毛泽东追求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本质上讲是和平的、具有世界视野的现代文明 , 它与西方侵略的、扩张的资本主义文明有着本质区别。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凭借宏阔的战略眼光和高远的世界视野 , 认识到世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明都曾经在自己民族的一定阶段的发展中作出过巨大贡献 ,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应该承认文明的自主性、多样性、平等性 , 这是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前提。毛泽东从人类文明和平发展大局出发 , 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和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的作用 , 先后提出了“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等思想理论 , 为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三、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贡献
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全世界真正的新文化探索奋斗的一生。
新文化运动时期毛泽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从理论上明确回答了为什么能文化自信 , 怎样实现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目标等系列重要问题。他创造性得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建立在“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这一最富生命力的基础之上,为中华民族的创造注入了巨大的精神活力。
从建党初期到土地革命时期,大革命失败后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鼓舞了革命低潮中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信心,以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为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党和红军,如何建成无产阶级政党和新型人民军队的重大问题。长征的壮丽史诗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铸就的不朽丰碑。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立抗战必胜的文化理论,极大提振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自信心。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民族新文化,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强大理论指南。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构建了基于民族文化的党内政治文化。“延安整风”构建党内政治文化的方法论自信,“老三篇”构建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观自信。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毛泽东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始终强调思想工作是灵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深刻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尽管历史证明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毛泽东所坚信的 :“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的光明前途必将实现。
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始终为中国共产党独特而强大的文化优势提供支撑,为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深厚思想资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充分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关于建设新文明的历史主动精神, 以实际行动! 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继续书写好繁荣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自信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3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3-12-27(2).
[2] 习近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 人民日报 ,2023-06-03(1).
[3] 王伟伟,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历史考察 [D]. 湖南师范大学 ,2022.
[4] 姚选民 . 论毛泽东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贡献及启示意义 [J]. 理论与评论 ,2023(05):88-96.
[5] 李佑新 , 王霞 .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贡献[J]. 新湘评论 ,2023(24):35-37.[6 段治文 , 刘宏伟 .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探索与贡献 [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4,2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