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第一” 宗旨导向下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体系构建
何业铁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工务段 广西来宾 545007
一、“安全第一” 宗旨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安全第一” 宗旨的内涵
“安全第一” 宗旨强调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将安全置于首位,优先考虑人员安全和运输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这一宗旨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铁路行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要求铁路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二)“安全第一” 宗旨对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的要求
在 “安全第一” 宗旨导向下,铁路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安全素养。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能够充分认识到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时刻保持警惕。其次,要掌握扎实的安全知识,包括铁路运输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方法等。再次,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技能,能够熟练操作铁路设备,准确判断和处理安全隐患。最后,要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旅客和货物的安全负责。
(三)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铁路从业人员是铁路运输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其安全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铁路运输安全。培育铁路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能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失误导致的安全事故;能够增强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事故损失;能够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铁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现状与问题
(一)培育现状
近年来,铁路行业越来越重视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培育,制定了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规章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同时,一些铁路企业还引入了先进的培训理念和技术,如虚拟现实(VR)培训、在线学习平台等,丰富了培训方式和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部分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导致从业人员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二是培训方式单一,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从业人员的学习兴趣。三是培训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主要以笔试为主,难以全面反映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水平。四是安全文化建设滞后,部分铁路企业对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培训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基层铁路单位的培训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
三、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体系构建
(一)培育目标
以 “安全第一” 宗旨为核心,通过系统的培育,使铁路从业人员具备以下安全素养:
1. 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掌握全面的安全知识,包括安全规章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方法等,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3. 具备熟练的安全技能,能够熟练操作铁路设备,准确判断和处理安全隐患,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4. 形成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旅客和货物的安全负责,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二)内容体系
根据培育目标,构建多维度的安全素养培育内容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意识培育
通过案例分析、安全警示片观看、安全演讲比赛等形式,向铁路从业人员宣传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安全文化教育,营造 “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 的安全文化氛围。
2. 安全知识培育
结合铁路运输实际工作,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安全知识教材,内容包括铁路运输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制度、设备结构与原理、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通过课堂讲授、在线学习、知识竞赛等方式,使从业人员全面掌握相关安全知识。
3. 安全技能培育
建立实训基地,配置与实际工作相符的铁路设备和模拟场景,开展实践性培训。通过现场操作、模拟演练、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例如,进行列车故障应急处理演练、铁路交通事故救援演练等。
(三)实施路径
1. 分层分类培训
根据铁路从业人员的岗位特点、工作年限、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对于新入职员工,重点开展岗前安全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于在岗员工,定期开展岗位安全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安全知识和技能;对于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管理知识和领导能力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创新培训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结合传统培训和现代培训手段。除了课堂讲授外,积极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展模拟培训,提高培训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开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互动式培训,激发从业人员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实践锻炼
组织铁路从业人员参与实际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安全素养。例如,安排从业人员参与铁路线路巡检、设备维护、应急救援等工作,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保障机制
1. 组织保障
成立专门的安全素养培育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同时,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包括内部讲师和外部专家,确保培训质量。
2.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等要求,规范培训工作流程。通过制度约束,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3. 资源保障
加大对安全素养培育的资金投入,用于培训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培训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培训信息化建设,搭建在线学习平台,为从业人员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
四、结论
本文以 “安全第一” 宗旨为导向,构建了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养培育体系,包括培育目标、内容体系、实施路径、保障机制和评价反馈五个方面。该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升铁路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实践锻炼等实施路径,结合组织、制度、资源等保障机制,以及多元化的评价反馈机制,可以确保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李瑞淳。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
[2] 王艳辉,王建军。铁路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评价与提升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26 (05):145-150.
[3] 刘铁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与内涵研究 [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 (02):5-10.
作者简介:何业铁(1981.08)壮族 大专 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工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