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背景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闵智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河北承德 068450 130828199801300215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便捷化和高效化。在当下的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海量汇聚的电子政务信息也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安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公民的权益以及国家的安全,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因此,要深入的研究大数据赋能背景下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是保障电子政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1、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内涵与特征
1.1 核心概念界定
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将大数据技术融入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领域。大数据具备海量数据规模、快速数据流转、多样数据类型和低价值密度等特性。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的是在保障政务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保护政务数据不被泄露、篡改和破坏。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就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挖掘等能力,对电子政务运行中的各类安全信息进行收集、整合与分析,提前发现潜在安全威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防护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1.2 大数据对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赋能机制
大数据从多方面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赋能。在数据采集上,能广泛收集电子政务系统内外的各类安全数据,如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数据处理环节,借助强大的计算能力,快速处理海量数据,提取有价值信息。分析阶段,运用先进算法挖掘数据间的关联和规律,预测安全风险趋势。决策支持方面,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依据,辅助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策略,实现对电子政务安全的动态、精准管理。
1.3 与传统安全管理的对比优势
传统安全管理主要依赖人工巡检和预设规则,存在一定局限性。大数据赋能的安全管理覆盖范围更广,能处理多种类型、海量来源的数据,不放过任何潜在安全线索。在响应速度上,传统方式难以及时应对快速变化的安全威胁,大数据可实时分析数据,快速发现异常并预警。精准度方面,传统管理易出现误判和漏判,大数据通过深度分析能准确识别安全风险,提供针对性防护措施,有效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2、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2.1 国内实践进展
国内在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上已有不少实践。许多地方政府搭建了大数据安全监测平台,整合政务网络、系统等多源数据,实时监测安全状况。一些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识别异常访问,提前防范潜在风险。在数据保护方面,部分地区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根据数据敏感程度采取不同防护措施。同时,通过大数据挖掘安全事件规律,为制定安全策略提供依据,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2 现存问题与挑战
当前仍面临诸多问题。数据质量方面,政务数据来源广泛、格式多样,存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影响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技术层面,大数据安全分析技术还不够成熟,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难以快速精准识别和应对。人才短缺也是突出问题,既懂大数据技术又熟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此外,部门间数据共享存在障碍,数据孤岛现象严重,限制了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全面应用。
2.3 国际经验借鉴
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上有成功经验。美国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安全标准体系,为大数据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供规范指引。英国注重数据隐私保护,通过立法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保障公民信息安全。新加坡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实现对电子政务网络的实时、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我国可借鉴这些经验,加强数据安全标准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3、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提升路径
3.1 技术创新维度
技术创新对提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极为重要。要增加对大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资金投入,着力开发更高效的数据加密算法。有了这种算法,就能为政务数据在传输和存储环节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让数据不被泄露和窃取。要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电子政务会产生海量安全数据,用这些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度剖析,能自动找出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这样就能做到安全威胁的实时预警,还能精准确定威胁位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利用这些特性可以保证政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被恶意改动,增强政务数据的可信度。还要强化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政务云平台是电子政务运行的重要支撑,加强这方面技术研究,能保障政务云平台安全稳定地运行,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坚实的平台基础。
3.2 管理机制优化
建立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整合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资源,实现安全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避免出现管理漏洞和职责不清的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加强对电子政务系统的日常安全监测和维护,建立安全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同时,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安全管理策略。
3.3 人才与文化培育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在高校和职业院校中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大数据技术又熟悉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更新其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营造良好的信息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使每个人都自觉遵守信息安全规定。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信息安全奖励机制,对在信息安全方面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3.4 法律与标准建设
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责任主体和处罚措施,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制定数据安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统一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流程。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和解读,确保各部门和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同时,加强对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秩序。
结束语:
总之,大数据赋能电子政务是当前的趋势。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能够保障电子政务稳定的运行,本文通过研究提出的一系列策略,能够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供新的思路,但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复杂的、动态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不断的优化安全管理体系,还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这样才能够推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数字政府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牧翔 . 大数据赋能背景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研究 [J]. 消费电子 ,2025,(01):161-163.
[2] 吴昊 . 大数据背景下医院计量设备年检信息管理研究 [J].移动信息 ,2025,47(04):224-226.
[3] 秦家臻 . 大数据背景下电子信息档案安全管理研究 [J/OL].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4(5)[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