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使用与研究
邱贺
身份证号:370481199212141513
1 机电技术的内涵
机电机械通常包括机体的发动机,启动结构,传动结构,传向结构等,要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就要对电机的本体进行优化,尽量降低电机的工作阻力,持续提高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精度。过去,电机的主要成分是钢铁材料,要想增强电机的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对其技术结构进行优化,将过去的制造方式转变成机电技术的运用方式,让非传统的钢铁材料作为电机设备的主材料。例如,在使用复合材料之后,可以减轻设备主体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电机的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在将来,机电技术将会走向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这是电子控制、机械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具有很强的功能和综合性,使得机电技术的运用加强了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品质,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2 机电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2.1 机电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2.1.1 数控设计
机电技术为支撑,数控机床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流程持续被优化,并且以前数控技术的复杂步骤被简化,通过技术的智能化融合,可以提高装备整体设计水平。例如,在机械产品的生产和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自动换刀技术,使得机床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CAD 技术也随着数控技术的优化而变得更有实用性。在CNC 系统设计的初期,由于其总体结构相对简单,很难满足目前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要求,由于CNC 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互融合,使得计算机系统对CNC 技术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操作,并实现了CAD 与CAM 技术的相互整合与优化。
2.1.2 动力设计
动态设计是装备正常运转过程中的基本保障,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装备进行绿色、高效、低能耗、低能耗、低能耗等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动力设计环节,能够解决过去动力设计中的一些普遍问题,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液压机,这种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要想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就需要对动力的应用进行精确的控制,例如,利用电子调速器进行机械动力和压力的精准调节,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降低设备转速的运行误差。
2.1.3 传感器设计
在机械设计中,传感器是一种非常关键的信息传递部件,它在机械设计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由于结构的不同,使用的传感器类型也会有所区别,其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数据的传递速率和品质的需求上。过去的传感器装置,由于其技术水平比较低,在进行设备检测时,不能满足对数据的传送和反馈的要求,从而使机械工作的稳定性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还会引起一些错误的判断。随着机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机械技术在传感系统中的运用,使得电子技术在传感系统中的运用,使得传感系统的结构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2 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2.1 智能自动化技术
智能化自动化已经是今后机械制造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也是目前在机械制造中的机电自动化的最大技术形态,通过先进的技术支持,推动了计算机编程和人工智能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科学技术与机械制造水平存在着某种联系,智能技术提升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通过对技术的规划,其在机械制造环节中增加了人工智能的运用,以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同时,智能自动化技术能够模仿人的行为,优化加工过程,并通过主动判断方式,提升加工过程的质量和质量。运用智能化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过去的加工工艺中存在的作业错误,提升了施工工艺的质量,并对施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使施工工艺更加标准化。智能自动化技术也可以被认为是计算机技术的扩展和延伸。在机械制造领域中,智能自动化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并且在智能化中包含了很多种新技术,可以将技术上的优点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完整化的系统,通过系统控制的各个版块之间的关联,来对机械制造的生产环节进行最优。使用机器人工作形式,让它取代人工来完成对应的工作。当出现了某个环节的问题时,机器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将错误信号传递到系统,通过系统分析后,反馈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在机器上,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就可以模仿人体的动。当旋转部件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故障时,将产生霍尔单元的脉搏波,这些脉搏波通过智能系统的运算后,将其反馈给用户,从而实现对装备损坏的检测与修复。
2.2.2 柔性自动化技术
柔性自动生产技术,简称为柔性制造技术,它的主要内容是以工艺设计为主要内容,以数控技术为主要内容,可以实现多批次加工制造、装配、检测。其实,在当前的工业生产中,柔性自动化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中。柔性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是数控技术,它还包含了其它的生产技术,利用数控技术的优点,对机械制造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改善,使之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对机械制造的水平进行了持续提升。采用数控机床、传输存储等多种技术可实现灵活的自动化制造,其中采用了分散数字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仿真技术等,并通过联线技术,根据特定的流程设计,将各种装备联线后,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2.2.3 集成自动化技术
在工程机械生产行业,以综合自动化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发展模式。综合自动化技术相对于常规技术具有更加全面、更加灵活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处理一些比较复杂的机器制造问题。在实践中,整合自动化技术指的是运用了自动化软件和系统,从而达到了机械制造的集约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中心,将数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推动了机械制造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机械制造水平与机械生产能力,为加强质量控制,优化技术应用,有必要对系统软件与设备进行调试与维修。运用机电技术,能够协助机械设计与制造,实现对故障问题的维修与监控,并将机电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起来,能够对设备的稳定运行进行有效地保持。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该系统还可以立即对其进行检查和分析,便于对其进行故障的定位和显示。
结语
总体来说,伴随着机电技术的持续发展,机电技术的应用已经为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让机械设计与制造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运用智能自动化技术、集成技术和数控生产技术,来达到对产品进行自动化生产的目的,从而对机器制造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提升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雷荣.工程机械制造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2,58(02):174-176.
[2]熊娇娇.机电工程技术及其自动化运用探析[J].城市住宅,2021,28(S1):118-119.
[3]苏嘉健.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11):62-63.
[4]吴国兵.试析机电自动化在现代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1):169-170.
[5]彭荆海.机电工程技术应用及其自动化问题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0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