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智能制造领域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究

作者

熊力娇

重庆科技大学 重庆 401331

引言

随着工业4.0 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现状。

1 电气自动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技术融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等 , 其核心功能是通过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 , 精确地协调与优化工业生产的各个阶段 , 确保生产流程的高效与稳定, 即使在人工干预有限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这一目标。同时 , 它具备自我调整和控制生产过程的能力 , 能够严格遵循预设的操作规范 , 既提高了生产速率 , 又保证了生产安全与质量的标准。在当前的工业化进程中 , 电气自动化技术可被视为驱动工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其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优势

2.1 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当前的动态发展中 , 智能制造行业以其灵活性和适应性扮演着变革引领者的角色 , 而电气工程则为这一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想在工业生产中 , 需要像猫科动物一样 , 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 灵活应对产品的持续更新 , 甚至能够处理可能出现的生产中断情况。构建的自动化系统能够随时调整以适应生产线的配置变化。以家用电器行业为例 , 产品的更新速度频繁且明显 , 电气工程师能够通过修改代码 , 设计出能够适应多种产品组装的生产线。因此 , 无需大量消耗时间与资源去重新培训员工或对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改造。

2.2 互连和集成

对当前智能制造体系的深入理解和掌控 , 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互连与集成的核心性质。电气工程在这个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 保证了各种设备、传感器、机械和系统在生产环境中的高效信息交互。这要求电气工程师具备设计高级通信协议、网络和接口的专业能力 , 以实现不同组件的无缝集成 , 构建统一且有序的系统架构。电气工程师必须确保机器人、运输系统、质量检查点和物流系统能够实现无阻碍的协同工作 , 以实现同步操作和即时响应。同时 , 这些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 , 以适应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调整和变化。

2.3 实时监控

实时监控与控制构成了智能制造的核心运作机制 , 而电气工程在此基础上发挥着基石性作用。电气工程师肩负重托 , 他们建立的控制系统能持续且系统地收集传感器及其他数据输入 , 严格监控生产流程与设备运行状态。随后 , 这一控制系统依据实时信息进行精确调控 , 优化生产参数 , 以确保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

2.4 数据驱动决策

在智能制造中 , 数据驱动决策是核心 , 电气工程是重要支撑。现代工业生产中 , 数据持续动态生成。电气工程师利用专业技能建立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 , 通过精密分析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智能信息。数据分析不仅包括统计 , 还涉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 , 用于识别数据模式 , 解决问题 , 提升生产效率和工艺质量。这一过程类似于精准工艺研发 , 能优化生产参数, 减少资源消耗, 保证产品一致性与质量标准。

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3.1 自动化生产线

电气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生产线中。自动化装配工艺能准确无误地按照预设规程执行组件装配 , 无论是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生产 , 还是精密机械装配 , 皆能确保每一步骤的精密度 , 有效消弭了人工操作可能引发的偏差。再者 , 自动检测流程在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 , 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 系统会立即启动反馈程序 , 进行修正或剔除操作, 以确保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性。

3.2 数据采集与分析

首先 , 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生产数据的无间断采集。通过这一技术 , 传感器和监控设备能实时、精确地捕获并分析生产线的各项关键数据 , 如设备运行状态、生产速率、物料使用情况等 , 从而构建全面的生产数据视角。这些数据经大数据技术深度处理 , 可暴露生产过程中的潜在模式和动态变化。大数据分析能识别出单点数据难以显现的复杂问题 , 如设备微小的性能衰退、生产流程的瓶颈、能源效率的下降等 , 为生产优化提供数据驱动的洞察。此外 , 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应用使得数据分析的成果能够直接反馈到生产流程中 , 实现自我调整和优化。例如 , 利用机器学习算法 , 系统可预测并预防设备故障 , 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 通过优化算法 ,可动态调整生产参数 , 如速度、温度、压力等 , 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佳的生产效果。据统计 , 采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公司 , 其生产效率可提升20% 至 30% 的范围, 产品合格率也能实现 15% 以上的增长。

3.3 柔性制造

柔性制造系统运行的核心在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自动化控制设备和人工智能算法。具体表现为 , 传感器设备被广泛嵌入到生产流程中 , 能够实时、精确地监测并捕获各种生产参数 , 包括环境温度、压力指标、机械运行速度等 , 随后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是一个复杂的云端计算平台 , 具备对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智能分析的能力 , 以判断是否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 并制定相应的调整策略。一旦识别到需要调整生产条件的情况 , 该系统能自动地修改生产设备的操作参数 , 如调整机器人的作业路径 , 改变装配线的运行速度 , 或者切换到适合不同产品规格的夹持工具。这种动态适应性确保了工厂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无论是面对多样化的批量生产需求 , 还是处理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任务, 都能表现出高度的灵活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伟 , 杜锋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J]. 房地产世界 ,2022,(20):149-151.

[2] 彭淑素 . 智能制造时代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 [J].科技资讯 ,2022,20(18):60-62.

[3] 刘建勋 .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7):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