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

刘文娟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前言:当前时期,高校愈发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还是打造和谐稳定校园的关键,为了能够切实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应当科学、规范地运用数字化技术这一现代化手段,构建出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由此为学生的各种各样心理问题解决与预防带来有力支撑。

一、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根本价值

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根本价值在于能够更加准确化、高效化地采集与处理学生的心理信息,为优化改善心理信息获取模式予以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依托于数字化技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原本的全局性向微观性过渡,更加精准化地把控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其采取动态化管理策略,深化落实心理干预具有更多路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也更为便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得到明显延伸与扩展,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性更强[1]。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点

(一)打造心理健康数字化教育平台

高校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应当有针对性地打造心理健康数字化教育平台,切实摆脱原有教育模式局限,推动心理健康动态化教育管理模式趋于健全完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时,需依托于数字化技术加强学生心理信息数据收集平台与信息存储信息系统开发,学生心理信息数据获取平台应当具备动态化收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功能,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问题等即时性核心数据加以持续化、动态化采集,以相关数据信息为支撑,优化调整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手段,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加适配。并且,由于高校学生的数量较多,所以学生的心理信息呈海量化特征,若缺乏专业完善的信息存储系统支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落实,因此需利用数字化技术,研发出专业化的心理信息存储系统,为结构化存储设计运行模式,平衡好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之间关系,存储系统应当具备可扩展性特征,与各种的结构收集形态相适配,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需求都能够被有效满足。

(二)注重师资队伍培训与专业发展

新形势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更加严格要求,以数字化技术为指导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离不开教师的有力支持,高校应当充分注重师资队伍培训以及专业发展,打造出数字化素养优越的师资队伍。每间隔一定的时间期限就面向心理教师开展培训与学术交流工作,促使心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更新完善,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科学运用数字化技术与工具而高质高效地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围绕在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观念,教师在参加培训活动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以及数字化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而且高校还应当鼓励心理教师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研究活动,包括学术会议与研讨会等,促使教师的心理专业知识视野有所拓宽,切实掌握科学可行的教育方法。

(三)整合数字化资源数据驱动方法

高校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磨模式,需以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将数字化资源全面化整合,数据驱动方法落实到位。把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向数字化模式转变,涵盖在线课程、自主学习工具以及互动应用程序等,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可及性带来更多可能。教师依托于在线平台,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其进行虚拟现实治疗以及提供聊天咨询渠道,学生的心理问题抒发与解决具有更多渠道,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面对面咨询方式。在社交媒体与在线心理社区的共同作用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范围呈扩大趋势,有助于改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自身的心理问题。数据驱动方法则为心理健康干预带来优质服务。

(四)重视网络安全防护及隐私保护

以数字化技术为指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应当对网络安全防护以及隐私保护予以最大化重视,在数字化工具运用过程中,若未采取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手段,则会使得学生与教师的个人信息面临被泄露风险,产生一系列的严峻后果。高校需将严格化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真正落地,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层面上投入更多资源与成本,同步运用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以及防火墙技术等,组建专门的网络安全咨询队伍,为数字化技术与工具使用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 [2]。推动心理信息隐私政策趋于完善,对数字化工具的数据采集与信息使用范围做出清晰界定,坚决防止学生的隐私信息被侵犯,加大数字化工具运用监督以及审核力度,不可违背网络安全与隐私政策标准。

结论:综上所述,借助于数字化技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学生心理发展,此教育模式创新要点围绕在打造心理健康数字化教育平台、注重师资队伍培训与专业发展、整合数字化资源数据驱动方法、重视网络安全防护及隐私保护几方面,由此将此教育模式的优势效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培养出心理素质过硬、心理健康的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志玲 , 段立 . 数字化趋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37(20):159-161.

[2] 高雨薇 , 张佳怡 . 基于教育数字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策略研究 [J]. 成才 ,2024,(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