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中辅导员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定位与作用
陶清
阜阳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00
摘要:协同育人机制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孤军奋战的壁垒,通过整合高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为大学生党员教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在此机制中,辅导员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入探究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的定位与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协同育人;辅导员;党员教育
一、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教育模式
协同育人机制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教育中各主体之间的孤立状态,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网络。在高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不同部门资源和要素整合实现高校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以二级学院与学生工作部门的合作为例,二级学院负责在思政课堂上教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工作部门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增强理论学习的活力与实用性。
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对大学生党员的品德修养和价值观念塑造具有深远影响。辅导员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网上家长会、定期家访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为了给学生制定更个性化的教育战略。
社会资源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与企业、社区、公益组织等展开合作,共同开展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
二、辅导员的多维定位:协同核心
(一)思想引领者:指明政治方向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成长也是一个引路人。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时刻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方针,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党的思想。例如,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辅导员可以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方针政策;举办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解读等;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分享实际案例与个人心得,引导学生深刻领会思想内涵。
(二)教育组织者:打造培养体系
辅导员不仅是党员培训的组织者,更是实施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建立有效的评估方式。辅导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分层培养的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侧重党的基本理论和党性修养的培养;对于高年级学生,则注重实践能力和领导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对校内外的积极的整合。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走进校园,开展讲座、交流座谈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沟通协调者:促进多方联动
辅导员在高校部门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高校内部,辅导员需要与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密切配合,与专业教师沟通,将党员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与行政人员协作,为学生多争取一些资源,多争取一些机会。在对外沟通方面,辅导员要与家长保持常态化联系,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
三、辅导员的核心作用:助力党员成长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升政治素养
通过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辅导员能帮助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党员的政治修养。可以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围绕党的会议精神、历史事件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思考。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等,增强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
(二)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培训效果
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辅导员需要在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党的群众路线时,可以引入基层工作中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教育载体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搭建线上学习位置,打破时空限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三)推动全面发展,培育优秀人才
辅导员要注意全面发展学生党员。致力于德才兼备的的培养。在学业上,辅导员对学员进行学习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在事业发展上,推出了事业规划课程。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加招聘会,邀请校友分享求职经验,帮助同学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在综合素质培养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文体比赛等,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人生之路。
四、挑战与应对: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
在协同育人机制的推行上,辅导员面临着诸多挑战。从工作内容上看,任务日益繁杂,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从工作能力要求上看,需要辅导员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素养。各主体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存在信息传递不及时、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技术、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分工,通过联席会议、专项工作小组等方式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关注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在协同育人机制下,辅导员对大学生党员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这些挑战是可以得到有效应对的。优化参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大学生党员,为党和国家输送优秀人才,也能够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观念也在更新。辅导员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定位与作用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值得我们持续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姜银娇. 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及实践路径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5, (01): 58-60.
[2]钱洁. 依托“教联体”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机制 [J]. 教学与管理, 2025, (02): 6-10.
[3]勾月,戴鼎盛. 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5, (01):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