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数据特征分析
姚倩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国有资产管理处 陕西西安 710038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国家规划教材是国家层面组织规划的优质教材,代表了教材建设的最高水平。分析高职国家规划教材的基本状况,对于把握我国高职教材建设现状、优化教材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数据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教材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突出职教特色。要紧扣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材内容选取,创新教材呈现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的紧密对接,彰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三是反映时代要求。教材内容要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紧跟科技进步的新突破新趋势,充实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新期盼新需要。四是体现校企合作。教材编写出版要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作用,推进 " 双元 " 开发,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提高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针对性。五是保证质量第一。教材选题论证、编写、审核、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规范管理,健全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完善教材选用、订阅、评价、退出等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教材建设水平。
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的数据特
1、高职国家规划教材数量持续增长
回望过去十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国家规划教材数量的持续增长。翻阅这些年高职教材的目录,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2010 年国家规划教材的数量还只有区区几百种,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全国教材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教育部制定了《“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分批建设 1 万种左右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指导建设一大批省级规划教材,这组数据的背后,是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规划教材制度,遴选一批优秀教材进行重点支持”。此后,教育部等部门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制度、资金、平台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在政策引领下,高职院校和出版社积极响应,大力开展教材建设工作。一大批优秀的高职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了教材编写团队,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倾力打造高质量的国家规划教材。与此同时,教育部还搭建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优质教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规划教材数量的持续增长,充分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对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坚定决心。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有关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逐步落地,高职教材建设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
2、教材学科专业分布广泛但不均衡
国家规划教材是高职教育教学的国家队,理应全面覆盖高职专业的各个领域。纵览现有的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不难发现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科专业分布广泛而不均衡。这其中既有主干学科,如工学、管理学的大量教材,也不乏艺术学、教育学、农学等小众专业教材的身影。“十三五”期间,我国正式出版、版权页标注“教材”字样的教材新增数量达到4.3 万种。理论课教材涵盖了全部 12 个学科门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实践教材、实习实训教材。同时为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相适应,教育部还陆续部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相关教材及资源的研发与建设。此外,还推出了一大批“纸质 + 数字化”资源的新形态教材,增加可视性强的动态图例。纵深发展的制造业、建筑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都离不开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而管理学教材紧随其后,反映出现代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对管理人才的殷切需求。相较之下,艺术学、教育学、农学等领域的教材数量明显偏少。这种学科专业分布状况,虽然总体上呼应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布局,但仍有不小的优化提升空间。工学、管理学等热门专业领域教材数量充沛,但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亟需在教材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而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优质教材还相对匮乏,难以满足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因此,未来在国家规划教材立项遴选时,应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布局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在保持总体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既要继续巩固主干专业教材的质量优势,又要鼓励特色专业教材的开发创新。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校企合作共建等途径,不断丰富国家规划教材的学科专业类型,提高小众专业和新兴专业的教材供给水平,为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教材支撑。
3、教材出版高度集中于重点出版社
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出版社的综合实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纵观高职国家规划教材的出版版权页,可以发现几乎都出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等专业出版机构之手,这是现行体制下优质教材资源向重点出版社集中的必然结果。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等重点出版机构之所以能够主导高职国家规划教材出版,源于其多年来在教材建设领域积累的深厚优势。一方面,它们长期专注于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要求有着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教材选题方向,组织优秀编写团队,严控教材质量。另一方面,这些出版社实力雄厚,拥有专业的编辑队伍、强大的作者资源、完善的营销网络,能够为教材" 保驾护航",让优质教材走进教师、惠及学生。事实上,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不仅是高职国家规划教材出版的主力军,更是引领和带动整个高职教材建设的领军。它们通过出版一大批思想先进、内容优质、形式新颖的高职教材,引领了教材编写模式、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为全国高职教材建设树立了标杆和示范。同时,还积极承担教育部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课题,参与国家教材建设政策、标准的制定,为推动高职教材建设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预见,高职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教材出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应进一步支持和鼓励高等教育出版社、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等骨干出版机构加大高职教材出版力度,完善教材编写、审核、管理机制,创新教材形态,提升供给能力,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搭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其他出版社加大对高职教材出版的投入力度,打造多元化、开放式的高职教材出版格局。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更好地落实三全育人提供优质教材资源保障,促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4、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占主体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类型教育,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国家规划教材作为高职教学的主要载体,其课程类型分布也充分体现了这一育人理念和培养定位。深入分析国家规划教材的课程类型构成,发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占据了绝对主体地位。专业基础课教材涵盖了学生专业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专业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这类教材大多由院校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写,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坚实根基。而专业课教材则聚焦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编写,将生产一线的实际工艺、技术、案例融入教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突出职业能力养成,为学生快速适应职场需求做好充分准备。这两类教材相辅相成、有机衔接,构建了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干教材体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虽占据主体,但国家规划教材在课程类型上也呈现日益多元化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生职业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的日益重视,职业素质类、创新创业类教材数量增长较快,成为国家规划教材的重要补充。这些教材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强调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就业创业等综合素质培育,在巩固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比如,面向当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规划教材中增加了一批聚焦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教材,引导学生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加大了诸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就业创业类教材的供给力度,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打造 " 专精特新 " 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展望未来,高职国家规划教材在坚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进一步优化各类课程的有机衔接和配套融通,加快新兴领域、交叉学科教材研发,完善覆盖学生全面发展的教材体系。同时创新教材形式,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为高职院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5、教材形态日益多样化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静态的纸质教材与动态的数字资源交相辉映,传统的文本载体与现代的多媒体声像并驾齐驱,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教材形态,为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纵览当前高职国家规划教材的载体形式,不难发现纸质教材在数量上仍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传统的教材形态凝结了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经过了时间的检验,以其系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为广大师生所熟悉和认可。但是面对互联网时代 " 数字原住民 " 新生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仅凭纸质教材显然已无法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数字化教材的有力补充。比如,不少教材配套建设了在线资源平台,将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教学视频、习题集、案例库等资源一站式集成,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微视频就是数字化教材应用的一个缩影,针对印刷教材文字图片表达的局限,教材编写团队制作了大量微视频,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静态的知识要点动态化、情境化,极大提高了教材内容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观看微视频,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突破了传统教材时空限制。多媒体教材也大幅提升了学生学习体验,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融入其中,文本、图像、声音、视频交互呈现,调动了学生多感官参与,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知识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材中的习题、实训、考核等互动模块,实现测评的自动生成和批阅、学情的精准分析和诊断、学习的个性化指导和推送,从而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模式。当前,高职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期。在" 互联网 +" 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职国家规划教材也必将顺应这一趋势,加快教材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形成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并重、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配套、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交融的新型教材体系。这不仅能够为教师教学赋能增效,也能为学生学习提质增智,更能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有力支撑,助推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总体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成效显著,教材数量不断增长,覆盖领域较为广泛,重点出版社发挥突出作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占主体,教材形态日益多样。但同时也应看到,学科专业分布不够均衡,教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引导和支持重点出版社做大做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材规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建立健全教材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提升教材质量;大力推进教材数字化进程,促进教材形态创新。高职教育质量决定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强高职教材建设,提高教材质量,对于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各界高度重视并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刘明.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趋同现象探析 [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25, 25 (02): 48-54.
[2] 陈俊.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数字素养研训模式创新研究 [J].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 2025, (02): 37-40.
[3] 刘康, 池春阳. 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承载力及其匹配度分析 [J]. 高校教育管理, 2025, 19(03): 95-108.
[4] 崔可翠, 刘长兵. 首批“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数据特征分析及思考 [J]. 职业教育 , 2024, 23 (06): 74-8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 2023 年度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陕西职业院校省级规划教材建设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3JM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2023 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双高计划”建设项目管理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3JXGG0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姚倩(1986-),女,陕西商洛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