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形势下提升党校法学教育质量创新路径解析

作者

昂旺曲批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中共石渠县委党校 627354

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党校法学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变得越发突出起来,它肩负起培养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以及依法办事能力的重大任务,但是由于现实社会快速发展的状况加上不断改变的法治环境,传统式样的教育培训在某些方面显得有所欠缺,所以找寻符合新形式条件下的法学教育更新之路就成为了一个急待探究的研究领域,要从课程编排、教授手段还有实践活动这些不同层面展开系统的思考与规划工作,进而打造出更为开放、交流且务实的一种教育系统来应对当前提出的时代问题。

一、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

党校法学教育课程体系创新,重点是冲破传统学科壁垒,创建起一个同时代发展,干部履职需求紧密联系的动态模块化结构,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讲解法律条文,要将课程内容拓展到法治建设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上,可以针对某些主题,比如数字经济领域的法律规制,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法治,社会治理中的法律适用等,设置专题化的课程模块,还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融入,把公共政策,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里的分析手段加入到法学课程当中,从而提升学员用多学科视角来剖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要突出问题导向,从现实治理中提炼出一些典型的法律问题,让学员围绕这些问题去学、去研,使课程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从而提升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性、时代适应性 [1]。

二、教学方法的革新与融合

(一)案例式教学的深化应用

案例式教学要深入展开,关键之处在于要超出对既存案例简单地重演与讲述,转而深入探究案例背后隐藏的深层法理逻辑以及裁量考量,教学活动应当引领学员步入“准决策者”的角色当中,不能仅仅剖析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更要探究不同的判决或者处理方式也许会引发的社会效果以及政策影响,可以选择一些有争议性或者前沿性的未决案例,安排学员从各个角度展开法理论证和辩论,锻炼他们在复杂情形下的法律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把知识传授的过程变成思辨能力的培育过程,促使学员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构建,从而真正做到对法律精神的内化。

(二)研讨式教学的规范开展

研讨式教学要合规展开,关键是要打造起一套完备的前置、中置和后置环节的程序,以保证研讨深入并富有成效,前置环节需要提前确定研讨主题,并且准备好一些系统的阅读素材和思考题,引导学员做好充足的预备工作。中置环节就要让教师掌控住研讨速度,借助追问,归纳以及引导,引发各种意见之间的冲撞,不能让研讨只是走走过场,偏离题目。后置环节应该把研讨成果加以汇总整理,在这期间形成出具备学理深度的看法或者结论,这种有条理的研讨形式可以创建起一种严谨又敞开的交流学术氛围,在研讨过程中加深学员对那些麻烦法律问题的认知体会,并且还能改进学员研究学习和口头论述的能力[2]。

(三)情景模拟教学的引入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目的在于给学员营造非常近似的真实法律工作环境,在这种仿真实景中练习已学到的知识,可设计类似模拟立法听证会,模拟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模拟新闻发布会之类的教学情形,在这些状况中,学员各自扮演不同角色,依照既定的程序与规则,来处置所模拟的法律事务,如此一来,便能把理论上的学习有效转化成实战技能,让学员亲身参与到法律程序,法律职业和法律决定当中,从而在亲临体验过程中体会到它的严谨之处,繁琐之处以及艰难之处,进而弥合课堂教学与现实工作所需之间的落差,提升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度。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拓展与对接

(一)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要创建法学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之处在于冲破党校和实务部门之间的屏障,塑造起一种常规化,制度化的培育人才协作体系,可以和法院,检察院,政府法制部门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清楚表明双方在学员实践培育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合作事宜可包含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联手创建师资队伍,设立学员实践基地等等,通过选派学员前往实务部门做短暂挂职或者项目式实习,让他们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之中,观摩并参加法律实务工作,直接体会法律运作的实际情形,定时邀请资深的实务专家踏入党校课堂,开设专题演讲或者担当实践导师,做到理论教育同一线经验相融合[3]。

(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搭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重要载体,可以效仿法学院的法律诊所模式,建立“公共政策法律咨询中心”“社会治理案例研究室”等机构,平台应建立规范的项目遴选、运行流程,重点承接具有典型性、复杂性的真实或脱敏后的咨询项目、研究课题。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形式全程参与分析、研究、方案设计,模拟决策压力下的跨学科论证推演。这样的平台化实践,既提供了“练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出的数据支撑型深度研究成果还能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增强法学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四、结语

新形势下党校法学教育如何实现创新发展,这是一块涉及方方面面的大文章,路径选择既要站在当下这个时代来考虑,通过对课程体系作前朝式的重新安排,通过对教学方法作多种化的改变,还有通过对实践环节做实际层面的延伸,把这三者之间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一种综合态势,这种种创新发展方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造就一批具备较强法学功底、拥有高超法治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真正将理论付诸实践并有所积累的那种高水平人才,从而达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走向成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丁天佩 . 新形势下党校法学教育的具体策略研究 [J]. 成才之路 ,2021,(30):58-59.

[2] 程鹏里 . 学习贯彻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新党校法学教育的思考 [J]. 新丝路(下旬),2020,(20):0064-0065.

[3] 刘衍清 . 分析党校的法学教育与法治思维的提升 [J]. 东西南北(教育),2020,(14):356-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