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真实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吴春慧 马艳
沾益区第一中学 655500
引言
当前化学课堂中抽象概念与真实世界的割裂,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知识迁移的通道。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设计,强调从生活现象、科技前沿中提取教学素材,通过项目式学习重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雾霾成因、设计净水方案等实际问题,在情境体验中深化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是落实新课标实践育人理念的重要突破口。
一、真实问题情境概述
真实问题情境是指基于现实世界中的科学现象、社会议题或生活实践,将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框架。这类情境强调真实性、挑战性和开放性,通常来源于三大维度:一是生活应用情境,如食品安全检测、家用清洁剂配方优化等;二是社会热点情境,如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开发、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等;三是科研前沿情境,如纳米材料应用、药物合成路径设计等。通过创设这类情境,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 去情境化" 的知识传授模式,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与社会决策意识。真实问题情境的核心价值在于架设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桥梁,使化学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最终实现知识迁移与素养发展的双重目标。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真实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一)基于生活实践的情境创设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应当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化学原理,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选取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家用清洁剂的化学成分、饮用水净化技术等生活化主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情境创设要注重真实性与可操作性,既要保证情境来源于真实生活,又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或资料分析获得结论。通过将抽象的化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的意识,实现从学科知识到生活智慧的转化。
(二)融合社会议题的情境设计方法
化学教学应当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议题,将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等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教学情境。这类情境设计要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通过分析雾霾成因、探讨塑料降解技术、研究锂离子电池原理等课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科学决策能力。教师在创设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复杂性与开放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理解化学技术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促进其形成科学
的价值观和发展观。
(三)联系科技前沿的情境构建路径
化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地引入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构建具有前瞻性的问题情境。教师可选取纳米材料应用、新型催化剂开发、药物分子设计等前沿领域作为情境素材,通过简化科研问题使其适合高中生认知水平。这类情境创设要突出科学探究的过程性,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培养其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接触科技前沿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学科的创新发展动态,激发投身科学研究的志向,为未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整合学科交叉的综合情境开发
化学教学应当突破单一学科界限,构建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问题情境。教师可以设计涉及化学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交叉的复杂情境,如光合作用的化学机制、大气环流中的物质转化、新型功能材料的物理特性等。这类情境创设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培养其综合思维与系统思考能力。通过跨学科情境的探索,学生能够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网络,理解化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枢纽地位,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同时要把握好各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确保情境既具有挑战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共同开发更具系统性和连贯性的综合情境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课堂从封闭的知识容器转变为开放的实践场域。教师需不断提升情境设计能力,在保持学科严谨性的同时,建立课程内容与现实世界的有机联系。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情境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深度融合,让化学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社会认知的重要载体,助力创新型人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陈玉娥 , 吴沛言 .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创设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方法 [J]. 内江科技 ,2024,45(05):122-124.
[2] 朱西 . 基于真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D]. 云南师范大学 ,2024.
[3] 解培欣 . 真实情境问题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应用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