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性理论视阈下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刘玲玉
安徽职业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11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凸显社区作为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地位。随着“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深化,非政府组织逐渐从社区治理的“边缘参与者”转变为“核心协同者”。酒店作为城市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兼具空间资源、服务能力与社会影响力优势,但其与社区的互动长期存在“功能隔离”现象——传统酒店多聚焦商业运营,对社区服务、文化建设等治理需求响应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协同价值。
嵌入性理论源于新经济社会学,核心观点为经济与社会组织的行为嵌套于具体的社会网络、文化传统与制度环境中,强调多主体间的互动适配与网络共生(Polanyi,1944)。该理论为破解酒店与社区“供需脱节”问题提供了系统性视角:通过“环境—关系—认知”三维嵌入,可推动酒店从“独立运营体”转变为“社区治理伙伴”。现有研究多聚焦乡村旅游社区或单一酒店社会责任,对城市星级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缺乏理论框架支撑与实证分析。
本研究以合肥市两家代表性星级酒店为对象,系统剖析其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模式,提炼嵌入性理论指导下的路径规律,既填补城市酒店与社区协同治理的研究空白,也为合肥乃至全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嵌入性理论
嵌入性理论由波兰尼(K. Polanyi)于1944年在《大转型》中首次提出,认为经济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嵌入于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与制度规则中。此后,格兰诺维特(M. Granovetter)进一步将嵌入性划分为“关系嵌入”(人际网络中的信任与互动)与“结构嵌入”(社会整体结构对行为的约束),奠定理论发展基础。国内学者杨玉波等(2014)结合中国实践,将嵌入性拓展为“环境—关系—认知”三维框架:
环境嵌入:组织与外部物理环境(如空间、资源)和制度环境(如政策、规则)的适配性;
关系嵌入: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如社区、居民、合作机构)的互动网络构建;
认知嵌入:组织与外部主体在价值理念、文化共识上的协同与认同。该框架为分析酒店与社区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系统性工具,可全面覆盖资源共享、活动共建、理念协同等治理维度。
(二)社区治理研究
社区治理理论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民社会理论,核心是打破“政府单一主导”模式,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我国社区治理经历了“行政管理(1990s前)—居民自治(1990s~2010s)—共建共治(2010s 后)”三阶段,党的十八大明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城市社区治理仍面临“资源碎片化”“主体参与不足”等问题:政府治理资源有限,居民参与意愿薄弱,亟需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填补缺口。酒店作为社区内的服务型企业,可通过开放设施、提供就业、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补充社区服务能力,但现有实践多为“零散化尝试”,缺乏系统性整合。
(三)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研究
早期研究中,张广瑞(2004)指出酒店与社区存在“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带动就业、活跃经济,另一方面可能引发资源争夺(如停车、物资)与文化冲突(如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差异)。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普及,国内外酒店逐渐探索社区参与路径:
国际层面:香格里拉集团推出“人文关怀”(帮扶弱势群体)与“关爱自然”(生态保护)项目,洲际酒店集团推动“环保楼层”建设;
国内层面:如家酒店提出“把影响减少,回馈社区”理念,部分高星级酒店开放餐饮、健身设施供社区使用(王思佳,2022)。
现有研究仍存在不足:一是多聚焦单一案例描述,缺乏理论框架支撑;二是侧重乡村旅游社区,对城市星级酒店的实证分析较少;三是未深入探讨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合肥市两家代表性星级酒店,覆盖不同区位与业态,确保案例多样性: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位于蜀山区 1912 文化商业街区,为洲际酒店集团旗下高端商务酒店,拥有500 余间客房、3000 ㎡会议场地及128 ㎡儿童乐园,紧邻政务文化新区,文化与商业属性突出;
合肥香格里拉酒店:位于北一环金融集聚带,为香格里拉集团旗下高端酒店,拥有 400 间客房及完善的餐饮、会议设施,周边为金融企业密集区,公益参与社区服务经验丰富。
同时纳入祥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庐阳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合作主体,完整呈现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协同网络。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梳理嵌入性理论、社区治理相关文献(检索 CNKI、Web of Science 核心库,时间范围 2011-2024 年),收集合肥市《社区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酒店社会责任报告等政策与企业资料,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实地调研法:2023 年 3 月—2024 年 9 月,对两家酒店及周边社区开展田野调查,通过参与式观察记录设施开放、活动举办等情况,累计观察时长120 余小时;
深度访谈法:访谈酒店管理人员(6 人,含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社区工作者(4 人)、居民代表(20 人)及合作机构负责人(3 人),整理访谈文字8 万余字;
案例分析法:对两家酒店的社区参与实践进行个体分析与共性归纳,提炼“环境—关系—认知”维度下的具体路径。
四、合肥市星级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路径(基于嵌入性理论框架)
(一)环境嵌入:资源共享与空间协同
环境嵌入是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基础,通过适配社区物理与制度环境,开放自身资源填补社区服务缺口。
物理资源共享:
设施开放: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向社区居民开放儿童乐园、室内游泳池,周末日均接待社区家庭 30 余组;合肥香格里拉酒店共享翡丽城员工宿舍周边绿化空间,与社区共建“共享花园”,改善社区生态;
空间互补:两家酒店在非高峰时段开放停车场(如香格里拉酒店工作日 18:00-22:00 提供 50 个居民停车位,使用率 80% ),缓解社区“停车难”问题。
制度环境适配:
响应政策导向: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对接合肥市“绿色社区”建设,推出“环保楼层”(取消一次性用品、使用可回收材质),每间客房入住捐赠5 元至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养老项目;
融入社区规划:香格里拉酒店配合北一环“金融社区”建设,为社区小微企业提供会议场地 8 折优惠,2023—2024 年累计服务企业 20余家。
(二)关系嵌入:多元互动与网络构建
关系嵌入是酒店与社区建立稳定联系的核心,通过搭建多方互动网络,实现利益协同与需求匹配。
文化活动共建:
传统节庆活动:香格里拉酒店联合庐阳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春节、重阳节开展“诗词朗诵会”“孤寡老人慰问”,2023—2024 年累计慰问老人120 余人次,赠送礼品价值超5 万元;
在地文化传播:皇冠假日酒店联合1912 街区举办黄梅戏表演、“冷光源”装置艺术展,年均开展文化活动15 场,参与居民超2000 人次。
就业与培训合作:
本地就业优先:香格里拉酒店 35% 的员工为北一环社区居民,2024 年开展餐饮服务、客房管理培训 80 余人次, 60% 学员成功入职酒店或相关行业;
校企协同育人:皇冠假日酒店与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合作“订单班”,年均为社区青年提供20 个实习岗位,定向培养技能人才。
公益网络协同:
集团公益落地:香格里拉酒店参与“骑向未来 3”项目,招募社区居民骑行5000 公里筹集善款,用于孤贫儿童髋关节脱位治疗;
本地公益联动:皇冠假日酒店与祥源物业合作“地球一小时”活动,2024 年3 月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环保袋涂鸦、“发光森林”手工制作,覆盖居民200 余人。
(三)认知嵌入:价值协同与认同构建
认知嵌入是酒店与社区形成长期信任的关键,通过培育共同价值理念,增强社区对酒店的认同感。
环保理念传导:实践带动认知:皇冠假日酒店通过“环保楼层”提示卡、员工讲解,向居民传递低碳理念,2024 年入住居民反馈“环保意识提升”占比 92% ;
亲子环保教育:香格里拉酒店定期举办“环保课堂”,邀请社区儿童参与餐饮垃圾分类实践,覆盖儿童 150 余人次,形成“家庭带动社区”的环保氛围。
文化认同培育:本地文化融入服务:香格里拉酒店餐饮推出“李鸿章大杂烩”“曹操鸡”等合肥特色菜品,大堂售卖巢湖银鱼、长丰草莓等本土地产;
传统文化传承:皇冠假日酒店在 1912 街区古戏楼协办“徽剧体验课”,邀请社区老人传授技艺,参与居民反馈“感受到酒店对本地文化的尊重”。
治理角色认同:从“外来者”到“伙伴”:祥源物业反馈“香格里拉酒店的服务理念帮助提升社区管理效率”;蜀山区 1912 街区居民表示“皇冠假日酒店的活动让社区更有凝聚力,像是社区的一部分”,角色认同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五、酒店参与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资源分配矛盾
酒店需在商业运营与社区服务间平衡资源:一方面,设施开放与活动举办需额外投入人力(如皇冠假日酒店儿童乐园旺季需增派 2 名工作人员),可能影响住店客人体验;另一方面,公益活动长期投入面临成本压力(香格里拉酒店年均公益支出约10 万元),2024 年因预算限制,部分社区培训活动缩减规模。
(二)文化差异适配不足
国际品牌酒店的服务理念与本地社区文化存在冲突:例如,皇冠假日酒店初期举办“西式亲子烘焙课”,参与家庭不足10 组;调整为“中式面点制作”后,参与度提升 50% ;香格里拉酒店部分外籍管理人员对传统节日习俗不熟悉,早期春节活动策划与居民需求脱节,需依赖本地员工调整方案。
(三)长效机制缺失
当前酒店参与多为“项目制”,缺乏稳定合作:一是活动集中在节假日(如春节、地球一小时),日常互动较少;二是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多为临时对接,未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导致部分活动效果不佳(如香格里拉酒店 2023 年“社区音乐会”因未提前调研居民偏好,参与人数未达预期)。
六、优化建议
(一)构建“多元协同”资源整合机制
政府层面:出台“酒店参与社区治理激励政策”,对开放设施的酒店给予税收减免(如按开放时长抵扣部分增值税),对公益项目提供20%~30% 的资金补贴,降低运营成本;
企业层面:推动酒店与社区周边企业共建“资源共享平台”,例如皇冠假日酒店联合 1912 街区商户分担活动成本,香格里拉酒店与北一环金融企业合作开展“社区金融知识讲座”,实现资源互补。
(二)强化“在地化”文化适配策略
需求调研前置:活动策划前通过社区居委会、物业发放问卷,针对老年居民增加传统戏曲、健康讲座,针对青年家庭设计亲子手工、文化体验,提升适配度;
本地人才培育:优先招聘熟悉文化的本地员工,对管理层开展“本地文化培训”(如组织参观李鸿章故居、徽州文化博物馆),增强文化理解。
(三)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组织架构保障:酒店设立“社区关系专员”,负责对接需求、协调资源;社区居委会成立“酒店参与治理工作组”,每月召开沟通会议,及时反馈居民意见;
效果评估体系:构建“酒店—社区—居民”三方评估机制,每季度开展问卷调查(含活动参与度、满意度),根据反馈调整路径,确保参与持续性。
七、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基于嵌入性理论,通过市两家星级酒店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酒店可通过“环境—关系—认知”三维嵌入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环境嵌入实现资源共享,关系嵌入构建互动网络,认知嵌入培育价值认同,三者形成“参与—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当前酒店参与面临资源、文化、机制三重挑战,需通过政府支持、文化适配、制度建设等方式破解。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如对比不同城市、不同星级酒店),探索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如开发“社区服务小程序”实现资源预约、活动报名);同时,随着“社区型酒店”概念兴起,可深入研究酒店如何转型以更好适配社区需求,推动社区治理从“多元参与”向“协同共生”升级。
参考文献
[1]Polanyi K.The Great Transformation: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M].Boston: Beacon Press,1944.
[2] 杨玉波 , 李备友 , 李守伟 . 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 : 基于普遍联系的视角 [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3):172-176.
[3] 王思佳 . 高星级酒店转型社区型酒店的路径研究 [J]. 旅游纵览 ,2022(12):112-114.
[4] 张广瑞 . 旅游发展与社区参与 [J]. 旅游学刊 ,2004(4):38-41
[5] 罗文斌 , 唐叶枝 , 张辛欣 .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基于嵌入性社会结构理论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20(5):24-30+37.
[6] 市人民政府 . 市社区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Z].2023.
[7] 香格里拉酒店 .2023-2024 社会责任报告 [R].2024.
[8] 皇冠假日酒店. 环保楼层项目实施方案[Z].2024.
[9] 祥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 关于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反馈意见[Z].2024.
作者简介:
刘玲玉(1989-),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女,安徽肥东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2023 年校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嵌入性理论视阈下酒店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以市为例(2023xjzs09)结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