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公众号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资源传播路径研究

作者

孙畅 孟瑶 赵一鸣 李佳鑫

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132021

一、引言

在过去很多年中,我国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工作当中沿用的都是一些相对传统、保守的传播方式,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传播效果,但是其影响力还是受限。未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要依靠新进技术强大的推动力量。云平台的建设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建立中华传统文化英语云平台,就可以大大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范围,英语云平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作为技术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会加快很多,影响力也会增强很多。

二、基于公众号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资源传播必要性

首先,中华传统文化博大而精深,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分散在全国各个地区,一些传统文化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局限而未能够得到关注和利用,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但是,如果建立起英语云平台,那么这些分散在各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便能够集中储存在英语云系统当中,形成一个重要的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利用云应用技术与传统文化共享工程的软硬件进行结合,逐渐实现资源的加工、组织、关联、整合、搜索、可视化以及个性化服务。

其次,英语云平台受众群体的优势。英语云平台与其他云平台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其不仅拥有着国内受众,还拥有着大量的国外受众群体,建立起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语云平台必然能够吸引到更多外国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关注,拉近传统文化资源和外国受众群体之间的距离。[3]

三、基于公众号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资源传播现存困境

(一)互联网与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能力和质量问题。主要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整理,对已经面向国内外发布的短视频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对当今互联网的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相结合的案例及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研究,发现如今利用互联网的各种渠道进行宣传的范围、效率、质量相比较低,传统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得到升华,但当前的传播手段相对单一,主要是以纸质媒介、通过传统购买和阅读完成为传播,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运用十分欠缺,严重影响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手段的创新与发展。从互联网渠道的应用对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范围、影响力,已存在的互联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结合文化宣传的实际情况较低。要对互联网与文化宣传更深层次融合发展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要寻找到在互联网背景下更适合大众口味的宣传方式和手段。

(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不足和“建设性破坏”的现象同时存在。一方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利用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对做好新形势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地区的珍贵文物没有得到有效展示,布展能力较弱。有些项目展示也还局限于节庆、会展活动,深度开发利用不够;部分地区传统文化元素挖掘不够,无法有效地和文化产业对接等。

四、基于公众号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资源传播途径

(一)内容分层设计:构建立体化文化传播矩阵。公众号平台要以 “传统根基 — 红色脉络 — 当代图景” 为主线,对文化内容进行分层分类。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传统习俗文化——中国人民的红色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功能模块创新:打造沉浸式学习生态。公众号平台通过四大功能模块,实现“知识获取 - 技能训练—互动参与—传播共创”的全流程覆盖。用户输入关键词(如“龙舟赛”“旗袍”)后,系统会自动推送包含英文讲解视频、学术文献片段。例如,搜索 “重阳节” 可获取 “登高习俗的英语文化类比“茱萸植物的拉丁学名与药用价值英译”

等延伸内容。

(三)内容推送方面:每天推送“1 分钟中国文化英语新闻”,口语输出方面:公众号发起“文化配音挑战”,AI 语音系统会自动评测发音准确度。宣传文化方面:用英语描述家乡的非遗项目,优秀作品会由教师团队进行点评,并且推送至“用户佳作”专区。

(四)主题专栏分类学习:系统化知识建构。按文化类别设置三大主题专栏,每个专栏下设子专题,形成如下层级化知识网络:

传统习俗专栏:每个子专题包含节日起源、饮食文化、服饰变迁等内容;

红色文化专栏:设立 “革命历程”“英雄群像”“精神传承” 板块,用时间轴串联历史事件与当代实践;

当代中国专栏:推出 “科技前沿”“城乡新貌”“文化出海” 系列,用数据可视化(如高铁里程对比图表)与案例分析(如李子柒视频的文化传播路径)展现发展成就。

五、结论与启示

基于公众号平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传播,需以“内容分层激活文化内涵、模块创新提升学习体验、技术赋能拓展传播半径” 为核心路径,构建 “传统与现代交织、国内与国际联动、传播与教育融合”的立体化生态。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 , 国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则代表着这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 , 更影响着国家在世界当中的话语权。在当前文化 " 走出去 " 的大背景下 , 我们要创造一个全英输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让英语学习者有一个全英的环境,了解如何讲中华传统文化。中英文化交流沟通的前提是文化间的相互碰撞,在对外交流过程中保障语言沟通的流畅性还需要我们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充分了解。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紧跟国家政策,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已任,宣传中华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全球发展倡议等新思想,展现中华文化自信。并将专业所学转化为社会实践,力求打造外国语学院的特色名片。

本平台本项目面向爱好文学的英语学习者,使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讲好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通过该公众号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建立公众号平台 , 并利用国外 TikTok 平台、立足专业特点,以英语为载体,结合图文视频多形式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宣传中国传统节日、中国科技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文化、红色文化及民生民俗等文化内容,为世界范围内的英语学习者及关注中国文化的英语人群提供了解中国的渠道,破除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做到讲好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

(基金来源: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 202410201221)

参考文献:

[1] 王宁 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机遇与挑战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12-120.

[2] 喻国明 传播学引论(第三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03-210.

[3] 胡壮麟。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