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后脱硫优化运行措施
魏永刚
兰州石化公司公用工程二部 甘肃兰州 730060
1、装置简介
兰州石化公司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装置于 2022 年 10 月超低排放技术升级改造开工建设,2023 年 8 月建成投运。A 锅炉配备 A 吸收塔,B 锅炉配备 B 吸收塔,C 锅炉配备 C 吸收塔,其中 AB 吸收塔处理能力为 176847.89Nm3/h ,C 吸收塔处理能力为 268322Nm3/h 。装置采用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石灰 - 石膏法工艺技术,以氢氧化钙作为脱硫剂,脱硫后的副产物脱硫渣脱水后回收利用。满足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烟尘 ⩽10mg/Nm3SO2⩽35mg/Nm3NOx⩽50mg/ Nm3 ,脱硫效率高达 99.3% 。
装置采用 DCS 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对工艺过程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连续采集和处理。
2、影响脱硫成本高的因素分析
2.1、吸收塔PH 计测量波动大,石灰浆液不能精准加入
吸收塔测量波动大,PH 计测量不准确,故障率高,测量值代表性不强,石灰浆液加入量少,造成吸收塔出口二氧化硫波动大,甚至发生秒超的现象,PH 低于工艺指标造成设备的腐蚀,缩短设备使用寿命。PH 控制较高,造成吸收塔及管线容易结垢,石灰消耗量增加,造成脱硫系统成本上升
2.2、液气比 L/G 较高
吸收塔原设计为四台循环泵,锅炉正常运行过程中为平衡燃料,采用煤气混烧的工况,煤量达不到设计煤量,煤气混烧工况下采用三台循环泵运行,一台循环泵备用的模式。实际运行过程中,吸收塔出口二氧化硫排放数据较低,远远低于排放指标,液气比较高,运行成本增加
2.3、Ca/S 比较高
钙硫摩尔比是指每脱除1 摩尔SO2 所需加入系统的CaCO3 摩尔数。从理论上讲,钙硫摩尔比为 1。但是在实际运行为,保证脱硫系统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要保持钙硫摩尔比大于1。因为 Ca/S 过低不能满足运行要求,使系统脱硫效率降低。但是 Ca/S 过高,又使石膏的品质降低,浪费石灰石粉。目前我部脱硫系统钙硫比保持在 1.05 左右,存在 Ca/S 偏高的现象,造成石灰浆液加入量过剩的现象。
2.4、过滤水消耗多
脱硫系统过滤水用于机泵机封冲洗,轴承箱润滑油冷却,管线及机泵冲洗,石灰浆液制备,石膏脱水系统,除雾器冲洗等。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阀门内漏、轴承箱润滑油冷却水排放至系统,造成脱硫系统液位不平衡,外排量增大,过滤水消耗高的现象,不同程度增加脱硫运行成本。
3、烟气脱硫优化运行措施
3.1、对吸收塔 PH 计取样点移位,降低 PH 计故障率,提高测量准确性。
吸收塔 PH 计原设计取样点为循环泵 AB 出口管线,由于石灰浆液加入至循环泵 AB 入口,造成取样点测量 PH 值偏高,不能准确反应吸收塔内脱硫液 PH 其次,循环泵出口压力在 0.25MPa ,压力较高流速快,脱硫液中含有细小的颗粒物,造成 PH 计玻璃电机损坏无法测量,故障频率较高,备件供不应求,为了确保吸收塔出口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石灰浆液加入量过剩。根据使用情况,在吸收塔 1.5 米位置搅拌器冲洗水管线处加装三通,作为吸收塔浆液 PH 测量取样点,将 PH 计测量系统整体移位至吸收塔零米,经过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吸收塔 PH精准控制石灰浆液加入,有效降低了石灰浆液消耗。
3.2、优化循环泵运行模式
循环泵是脱硫系统的主要好电设备,其电耗约占整个系统耗电的50% ,在烟气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循环泵的投运情况决定了脱硫反应的最终液气比,直接影响脱硫效率和 SO2 的排放浓度。因此,循环泵的投运数量和配置方式关系着系统脱硫效率和经济性。经过运行发现,投入循环泵数量增加或投运高层循环泵时,脱硫反应液气比增加,脱硫效率高,出口 SO2 排放浓度降低。投用高层循环泵,烟气与脱硫浆液接触时间增加,有利于提高脱硫效率。在运行过程中,投用高层两台循环泵,低层两台循环泵备用,采用开二备二的运行模式,降低脱硫系统电耗。
3.3、优化吸收塔浆液PH
吸收塔浆液 PH 值是脱硫系统中最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它影响到吸收塔内吸收、氧化、溶解及结垢等各个方面。由于每个过程所控制的最佳 PH 值区间并不相同,故以保证系统安全运行及满足脱硫效率要求的目的,对吸收塔内不同区域的PH 值进行优化。当PH 值小于4.0 时,亚硫酸氢根开始减少,此时开始有二氧化硫与水化分子存在,影响SO2的吸收反应。因此,控制 PH 低限在 4.0 以上。随着石灰浆液的增加,吸收塔浆液 PH 不断升高,较高的PH 值可快速中和生成的 H+ ,加强了二氧化硫的吸收活性,但较高的 PH 会抑制石灰石的溶解,更高的 PH会导致系统结垢。因此在运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 PH 可以降低石灰的消耗量,控制吸收塔浆液 PH 在 5.5~5.8,即可以满足二氧化硫达标排放,也可以降低石灰浆液消耗,降低脱硫运行成本。
3.4、优化吸收塔液位
在浆液循环泵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吸收塔液位可以增大浆液循环泵入口的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降低循环泵的运行电流,起到节能的作用,在运行过程中控制ABC 吸收塔的液位在6.0~6.5 米。
3.5、优化吸收塔浆液密度
吸收塔浆液密度是决定石灰石利用率和石膏品质的重要参数。岗位人员根据浓度决定石膏脱水系统的启停。通常浆液浓度高于 1150kg/ m3 时,启动脱水系统,低于 1080kg/m3 时,停运脱水系统。理论上认为,浆液浓度高于 1150kg/m3 时,吸收塔浆液中 CaCO3 和 CaSO2·2H2O的浓度已趋于饱和, CaSO4⋅2H2O 对 SO2 的吸收有抑制作用,脱硫率会有所下降,同时循环泵电流也有所增加;而石膏浆液密度过低( <1085kg/m3 时),浆液中 CaSO4⋅2H2O 的含量较低,CaCO3 的相对含量升高,此时如果排出吸收塔,将导致石膏中 CaCO3 含量增高,品质降低,而且浪费了脱硫剂石灰石。因此,运行中控制石膏浆液密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1080~1130kg/m3 ),有利脱硫系统的有效、经济运行。
3.6、降低过滤水消耗。
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阀门存在内漏及时对阀门进行更换,做好系统液位平衡,防止系统液位过高造成排放量大。对循环泵冷却水进行改造,由过滤水改为循环水进行冷却,减少系统进水量,降低过滤水的消耗。
4、结束语
总之,脱硫系统优化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优化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予以改进,安全性也是优化工作的前提,经济合理性是优化工作的最终目的。通过对 PH 计取样点移位,循环泵运行模式、吸收塔浆液 PH 值控制、吸收塔液位、密度控制的优化,石灰的消耗量明显下降,脱硫系统运行成本逐渐下降,装置运行日趋稳定,为岗位人员提供准确的运行操作指导,确保烟气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连续、经济运行,为公司提质增效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至祥,段建明,薛建明.《火力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手册》2.《锅炉烟气脱硫装置操作规程》2024 版3. 禾志强,祁利明,周鹏,赵丽萍等 .《石灰石 - 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优化运行》4. 张忠,武文江 .《火电厂脱硫与脱硝实用技术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