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D-C-STEAM 项目式教学在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作者

韩宏斌 常吉晓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454000

引言:

当前设计教育面临学科壁垒森严、文化传承脱节、创新实践不足等挑战。传统 STEAM 教育虽强调跨学科,却较少系统融入文化维度,难以回应“以文化人”的育人需求。D-C-STEAM 教育以文化为基因,将本土文化内核深度植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STEAM)的跨学科实践中,为设计专业课程重构提供了新视角。项目式学习作为实现跨学科整合的有效载体,其开放性、实践性与设计教育的创造性本质高度契合。本研究基于 STEAM 理念,构建以文化发现为主线的项目课程框架,探索其在设计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路径与育人效能,旨在推动设计教育从工具理性向文化自觉转型,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情怀的创新设计人才。

一、D-C-STEAM 项目课程设计框架分析

D-C-STEAM 项目课程设计主要分为基于发现的跨学科学习内容——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与传统文化,以及基于发现的跨学科学习方式,即基于发现的项目式学习。在基于发现的跨学科学习内容方面,主要通过 STEAM 本身五大学科的内容,并融合传统文化,最后围绕设计专业教学实施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搭配六方面课程内容的比例,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再根据学习效果不断修订课程内容。在基于发现的项目式学习方面,融入了发现学习理念,在这方面主要分为关键环节和支撑环节。关键环节包括促进发现的学习资源设计、问题设计和学习活动设计。关键环节是项目课程设计的最重要部分,是学生能否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支撑环节包括促进发现素养达成的评价设计和教学反馈机制设计,支撑环节是整个项目课程设计的保障,在评价和反馈的支撑下,课程实施得以良性运转,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反馈、评价、改进修订的循环过程。

是发现之旅,学生需要在小组协作中不断提出问题、验证假设、反思设计决策与文化表达之间的契合度。例如,在公共艺术设计中探讨“社区记忆的物化呈现”,小组需反复实地调研、方案草拟、模型推敲、社区反馈收集,确保作品不仅形式美观,更能精准触动文化情感共鸣,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与发现。

(三)融入文化传播的多元评价与教学闭环的形成

D-C-STEAM 项目式教学的评价设计紧密呼应其双重目标,贯穿始终。过程性评价密切跟踪学生在文化探究、协作沟通、问题解决、设计迭代中的表现,通过师生对话、同伴互评、在线协作记录分析等方式提供即时、建设性的反馈。例如,当学生在工业设计项目中遇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的融合难题时,及时的反馈机制鼓励他们调整方向或寻求支持。总结性评价则多维展开:既直接评估学生最终呈现的设计方案、模型或数字作品在功能性、美学性、文化内涵表达上的完成度,也间接评估其设计思维、发现素养的提升;更关键的是,评价延伸至文化传播的维度。课程设计鼓励并支持学生将最终的文化设计制品推向更广阔的平台,如参与展览、对接社区、进行线上传播、寻求企业合作等。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设计的社会影响,分析推广效果,并依据整个项目周期中收集的评价数据对课程设计方案进行系统性的复盘与修订。

三、结束语

D-C-STEAM 项目式教学通过“文化赋能跨学科、发现驱动项目链、评价闭环促迭代”的三维框架,重构了设计课程的实施逻辑。实践验证表明:文化深度融入激活了设计内涵的价值认同,结构化发现环节保障了跨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动态评价反馈则实现了课程设计的持续进化。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敏感性与综合问题解决能力,更推动设计教育从“形式输出”转向“文化创造”。

二、D-C-STEAM 项目式教学在设计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参考文献:

(一)以文化感知与探究为引擎的项目启动与资源支撑

课程设计伊始,教师围绕特定的文化主题(如传统工艺、地域文化符号、可持续设计伦理等),构建真实或模拟的设计项目情境。关键在于利用“发现学习单”作为核心项目管理与导航工具。这份学习单并非简单的任务清单,而是嵌入了层层递进、引导性的驱动问题。例如,在“为本土非遗品牌设计包装”的视觉传达项目中,学习单可能引导学生追问:“该非遗技艺的核心美学特征是什么?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如何?目标用户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如何?如何通过现代设计语言使其焕发新生?”这些问题如同锚点,牢牢锁定学生的探究方向。同时,课程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平台、高效的检索工具和协同创作空间,支撑学生自主进行文化背景调研、案例分析与跨学科知识整合(如材料科学、历史学、营销学),确保学生能够深入文化肌理,形成深刻的文化理解与认同感,为后续的设计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结构化协作与迭代深化的设计探索与制作过程

项目进入核心阶段,课程设计聚焦于动态的学习活动组织。教师扮演脚手架搭建者角色,提供针对性支持:展示经典文化设计案例作为启发式范本;根据项目复杂度和学生专长进行科学分组与责任分工,明确协作流程;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文化探究步骤,引导学生运用观察、访谈、原型测试等方法持续深化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制定清晰的项目里程碑与时间规划。不同于单纯追求成品的一般 STEAM 项目,D-C-STEAM项目在此阶段尤其强调“文化探究”的深度与迭代性。设计过程本身即

1. 唐亮霞 . 项目教学法在《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3.2. 冀宇豪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23.3. 裴亚超 . 基于 STEAM 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应用研究 [D].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3.

作者一简介:韩宏斌(1978.12),男,汉,陕西扶风人,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管理与改革研究;

作者二简介:常吉晓(2001.05),女,汉,山西晋城人,在读硕

士;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

院项目:2023 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D-STEAM 项目式研究性教学在《设计物理学》课程中的应用于实践》项目编号:2023SYJXLX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