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作者

陈蓓 雷婧

成都东软学院 四川成都 611844

1 引言

我国教育部在 2017 年 12 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1] 中,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学界相继开展了“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电子商务法》课程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将“电子商务法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通过挖掘思政元素和融入思政案例等方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让商务管理类本科生在法学类教学课堂的学习内容更加深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电子商务法》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2.1 课程简介

《电子商务法》是专业必修课,该课程通过法学理论学习与项目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方面的基础法律知识,初步具有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电商实务中的法律问题的能力。同时,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结合相关的思政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法制法规意识、诚信教育和道德伦理等素质。同时,使用人工智能赋能电商法的教学实践创新。

2.2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方面,本课程以电子商务法为核心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中,掌握基本的专业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多实践、正视错误,通过自己的法律专业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技能目标方面,通过引入电子商务实务和案例,学生学会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嵌入数智化教学工具,学生持续运用数字技术获取前沿电子商务法相关信息;从法律逻辑训练和案例分析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能清晰地表达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观点和想法,解决实际问题。

(3)思政育人目标方面,在新文科建设愿景下,通过构建电子商务法知识体系,形成线上资源改造升级,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不断实践,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3 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架构,本文以 5 个主要章节为例,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特点,融合电子商务案例,挖掘思政元素,通过“知识点——典型案例——思政”的模式,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紧扣思政目标。

第 1-3 章节的主题分别是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主体类型和电子商务经营者权利与义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多媒体图像展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子商务行业的法律规范和基础知识点。通过引入全国首例“刷单入刑案”、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和全国首例电商平台打假等典型案例,表明刷单炒信和售假行为等在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并非真空地带。

第 4-5 章节的主题分别是电子商务合同实务和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视频教学法、情境表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形式,通过列举“1 元购”遇“系统出错”纠纷案、网购旅行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商经营者贩卖客户信息、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等典型案例,同学们在课外选择其中的电商案例进行案例探索和情境表演,诠释和演绎电商行业应当遵循的从业规范。让学生们进一下理解合同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等契约精神,以及网络经营者应当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与责任。

通过讲解知识点,引入典型案例,融入思政元素,采用师生和生生互动的讲授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情境表演和多媒体展示等教学形式,实现将知识内化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方式。

2.4 学生学习效果

本课程注重教学效果和能力考核,通过线下线上教学相结合,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和素质目标多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使学生理解电商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还鼓励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持续学习和适应数字化的工具技术、口头表达、实践创新、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等能力。

其中,学生参与小组课堂主题案例分享近40 多次;课堂讨论活动参与率近 90% ;小组学生自导自演情境表演视频多个,师生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共创“学生情境表演与翻转课堂”的《电子商务法》典型案例,获得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省级二等奖和应用型人才教学技能大赛全国三等奖多次。

学生参赛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竞赛,并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二等奖 2 项、省级一等奖 2 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24 项,校级挑战赛和“互联网 + ”创新大赛获奖多项,全国大学生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职业规划类全国三等奖4 人次。

通过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创新应用实践都在不断提高,学生还能够通过法律视角关注社会问题,不断实践,提升专业自信,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以身作则,立志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电子商务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总结

3.1 融合法治教育与职业教育

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中,注重深化法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掌握电子商务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从电商从业人员角度体会和思考,还能理解法律在电子商务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健康发展。

3.2 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法课程的特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构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模拟法庭和企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电子商务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推动学科知识交叉融合

在《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积极推动跨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电子商务法涉及到法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全面育人,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7,16(06):33.

[2] 何培育 . 电子商务法 [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

[3] 张保国 , 王小迪 , 宋伟 . 我国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热点及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1,37(04):102-107.

[4] 张福刚 , 袁晓然玉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现路径 [J]. 晋中学院学报 ,2023,40(01):89-94.

课题项目: 2024 年校级教研教改立项项目“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电子商务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编号:NSUJG2024-103)。

作者简介:陈蓓(1985.08-),女,汉族,四川都江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电子商务;雷婧(1994.09-),女,汉族,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