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姚伟琼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区惠南实验学校516006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实施,学习任务群成为语文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主要方式。习作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进行有效设计,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为例,基于 "五步教学法 " 框架,探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习作教学实效性。

一、学习任务群与习作教学的理论关联

学习任务群是指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的学习单元。这一概念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与传统的知识点线性教学形成鲜明对比。习作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与学习任务群的理念高度契合。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习作不再是孤立的写作训练,而是融入真实语言运用情境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通常以 " 生活万花筒 " 为主题,属于 "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学习任务群。该单元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这与任务群强调的 " 通过文学作品阅读,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 的目标高度一致。通过分析课标要求可见,本单元习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更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与学习任务群的整体设计思路相呼应。

" 五步教学法 " 为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提供了可操作的实施路径。第一步 " 借教材 " 注重对教材的系统分析,确保教学基于课标要求;第二步 " 定主题 " 强调真实情境的创设,体现任务群的情境性特征;第三步 " 设任务 " 设计实践活动,落实任务群的实践性要求;第四步 " 研习作 " 关注方法运用和能力培养;第五步 " 展成果 " 体现任务群的成果导向。这一方法体系使学习任务群理念能够有效落地于习作教学实践。

二、五步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借教材:系统分析单元要素

深入分析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首先要进行单元要素分析,明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四上第五单元为例,其人文主题是 " 多彩生活 ",语文要素是 "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其次要进行纵向分析,考察 " 写事 " 类习作在本册乃至整个小学阶段习作体系中的位置,明确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最后要研读课标,明确本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及其教学建议,为后续教学定下基调。

(二)定主题:创设真实情境

基于教材分析确定教学主题后,需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以四上第五单元为例,可设计 " 生活故事会 " 的主题情境,邀请学生担任 "生活小记者 ",采写身边的故事。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经验,激发表达欲望。同时要设计驱动性问题,如 " 怎样才能把一件事讲得既清楚又吸引人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写作方法。情境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度和习作质量。例如,在习作例文《小木船》中,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期与小伙伴因小木船而产生的争执与和解,展现了真挚的友情。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童年游戏的图片或视频,唤起学生的共鸣。此外,还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和表演来加深对故事情境的理解。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还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三)设任务:设计实践活动

任务设计是连接情境与习作的桥梁。根据单元目标,可设计系列任务:任务一 " 名家故事赏析 ",通过阅读范例学习叙事方法;任务二" 故事素材采集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生活事件;任务三 " 故事蓝图设计",指导学生构思写作框架;任务四" 故事工坊",同伴互助修改完善。每个任务都应包含明确的要求和可操作的步骤,确保学生能够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写作方法。

(四)研习作:方法运用与能力培养

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学生进入正式写作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前期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如按顺序写、抓住重点、融入感受等。这一阶段可采用" 写作工作坊" 的形式,提供多样化的支持:范文引路、写作支架、同伴讨论、教师个别指导等。特别要关注写作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即时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写作不仅是成果的呈现,更是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五)展成果:评价与提升

成果展示与评价是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环节。可以组织" 班级故事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创办 " 生活故事集 ",汇编优秀习作;设置" 故事达人 " 评选活动,激励学生追求更好。评价要多元化,既关注作品质量,也重视写作过程中的表现;既要有教师评价,也要引入同学互评和家长参评。通过展示与评价,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明确改进方向。

三、教学实施的关键要素

(一)读写结合的有效落实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习作教学强调读写结合。在四上第五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精读课文和习作例文的示范作用。例如,通过分析《麻雀》一文,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研读《爬天都峰》,体会如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经历;结合习作例文《小木船》,引导学生关注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读写结合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表达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交流平台”中的方法梳理和“初试身手”的实践练习,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二)学习支架的适时提供

差异化教学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关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分层指导: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提供写作模板和词汇银行;对中等水平的学生,着重指导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对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尝试多样的叙事手法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要设计由易到难的练习序列,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在 " 生活万花筒 " 主题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先提供简单的叙事框架,让学生尝试填写关键词,再逐步增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练习。通过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我挑战,尝试超越自己的舒适区,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三)过程性评价的合理运用

过程性评价对习作教学尤为重要。除了对最终作品的评价外,更要关注学生在素材收集、构思讨论、草稿修改等环节的表现。可以设计" 写作成长档案 ",记录学生的进步轨迹;使用 " 写作检核表 ",帮助学生自我监控写作质量;开展 " 写作会议 ",提供个性化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过程评价,促进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写作能力的发展。

结论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通过 " 五步教学法 "的系统实施,能够有效改变传统习作教学孤立、机械的弊端,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四上第五单元为例的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写作习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习任务群理念将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带来更多创新可能,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立刚.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探究[J].知识文库 ,2025,41(01):28-31.

[2] 梁涛.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 ,2024,(3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