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课课练的必要性与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谢文莉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第三小学 342600

引言

传统体育课堂往往忽视体能训练的连贯性,课课练的引入正改变这一现状。其以每节课 5-8 分钟的针对性练习为载体,遵循儿童生长发育规律,采用游戏化、循环式等多元方法,显著提升训练效率。这种碎片化积累模式不仅解决了场地器材限制,更使体能发展贯穿于日常教学,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实践范例。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课课练的必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体能课课练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为其生长发育奠定基础。通过系统性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各项指标,预防肥胖、近视等常见健康问题。同时,体能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学业压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小学阶段是培养运动习惯的关键期,体能课课练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科学设计的课课练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能,避免运动损伤,为其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打下基础。此外,体能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体能课课练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密度和运动负荷,确保学生达到足够的运动量。通过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能练习不足的问题,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同时,课课练还能为体育竞赛和课外活动提供体能储备,全面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课课练的优化策略

(一)科学设计训练内容与强度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设计差异化的体能训练方案。低年级以基础性、趣味性活动为主,如动物模仿走、趣味障碍跑等,培养基本运动能力;中高年级可适当增加协调性、力量性练习,如绳梯训练、自重力量练习等。训练强度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通过心率监测和主观疲劳量表,动态调整运动负荷。每节课的体能练习应包含热身、主体训练和放松三个完整环节,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多样性,避免单一重复导致学生兴趣下降。

(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改变传统单一的训练模式,采用游戏化、情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设计闯关挑战、团队竞赛等趣味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利用音乐节奏辅助训练,如跟着鼓点进行变速跑,提升练习的趣味性。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体能水平分组,设置差异化的训练目标和内容。引入信息化手段,通过视频分析指导学生改进动作质量。建立小组合作机制,培养学生互相指导、互相鼓励的团队意识,提升训练效果。

(三)完善场地器材与安全保障

合理规划校园空间,设置专门的体能训练区域,配备适合儿童使用的训练器材。器材选择要符合安全标准,如使用软式药球、低高度跳箱等。创新开发简易实用的训练工具,如利用标志桶、敏捷圈等创设多样化训练场景。建立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维护,消除安全隐患。训练前要仔细检查场地状况,清除碎石等危险物品。针对不同训练内容,配备必要的保护装备,如体操垫、护膝等。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四)构建多元评价与激励机制

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而非绝对成绩。设计体能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各项体能指标的变化轨迹。采用星级评定、勋章奖励等可视化评价方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定期组织体能挑战赛、达人秀等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平台。将体能测试与趣味活动相结合,如融入校园吉尼斯等创新形式。注重正向激励,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及时肯定,培养其坚持锻炼的内在动力。通过家校联动,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体能发展状况,共同促进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渗透

将体能训练与健康教育、科学等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在体育活动中融入人体结构、运动原理等知识讲解。设计主题式体能课程,如探险之旅融合地理知识,太空训练结合天文常识,提升训练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与音乐课协作,根据不同节奏设计相应强度的有氧运动。与美术课联动,让学生通过绘画记录运动感受,深化学习体验。这种跨学科整合既能丰富体能课的内涵,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实践证明,科学实施的体能课课练能显著改善小学生力量、耐力等基础素质。未来应加强校本化内容研发,建立动态评价体系,同时注重趣味性设计以避免训练枯燥。这种创新模式既顺应体教融合趋势,也为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其推广价值值得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徐慧丽 . 小学体育体能训练开展现状及教学策略 [J]. 吉林教育 ,2024,(27):81-83.

[2] 于文 .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4,5(14):125-127.

[3] 许捍平 . 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指导策略 [J]. 教育 ,2024,(18):86-88.

[4] 刘建峰 . 小学体育中的网球体能教学实践研究 [J]. 网球天地 ,2024,(0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