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施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
朱晴 周彦鲁 谭立军
1. 山东鲁中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2. 山东鼎晟达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6100
引言
采用钻孔灌桩技术能够满足道路桥梁在结构上的特定要求,有效增强桥梁的承载性能。此外,该技术还具备优越的适应性、良好的抗震性能以及显著的经济性,使得钻孔灌桩技术在路桥建设中得到广泛地应用。鉴于此,有必要对这一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掌握其核心技术细节,助力我国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持续发展。
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特点
1 实用性
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各地纷纷加紧铺设道路和架设桥梁,然而,这些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路桥建设带来了重重困难。钻孔灌注桩技术能够在各种地质环境中高效作业,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地质状况灵活调整桩的长度、直径和形状。此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和所需设备都相对简便,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施工人员便能熟练运用这一技术,确保施工质量,从而缩短工程周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更重要的是,在路桥施工过程中,若遇土壤过于松软,就会导致地基的承载能力不足以支撑上层建筑,而钻孔灌注桩技术不仅能保证施工质量,还能显著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
2 标准化
我国在钻孔灌注桩技术领域,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已在施工技巧和质量监管上实现了飞跃。与此同时,行业规范和准则也在持续完善,为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规范和标准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确立了地基支撑桩建设领域的工艺品质标准和操作规程,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施工流程。在我国建筑地基工程中,管理者能够对灌注桩施工进行高效监管,确保施工安全,减少成本投入,并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2 路桥施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要点
2.1 施工准备
在开展施工活动前,应结合工程项目执行情况,将施工材料和设备准备工作落到实处,为后期顺利完成建设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在实施桩基础施工作业时,施工设备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全面检测施工设备性能,强化施工材料品质检查力度,进而使工程施工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对施工场地准备工作的有效执行给予高度重视,在调查剖析施工现场实际状况的同时,围绕调查数据信息,确保施工策略拟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为施工效率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第二,在施工准备时,要快速明确施工位置。剖析每一项施工影响因素,在第一时间开展工程测量活动,明确灌注桩高程及位置。在测量坐标时,对全站仪进行有效运用,有效设计桩基把控点,将测量误差控制在 10mm 以内。在测量地面高程时,对灌注桩的埋设深度以及桩顶高度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使测量的精准度得到有效保障。
2.2 埋设钢护筒
在埋设护筒时,对钢板厚度以及钢护筒厚度进行严格控制,不得超出4mm 。在制作护筒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形变现象,通过焊接加固的形式处理护筒的上部、下部以及中部,从而使护筒埋设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实际操作时,紧密连接护筒与周围土壤,将埋设轴线与灌注桩中心线地点重叠在一起,把控护筒顶部高度与地面之间需要间隔的距离,并且提升埋设深度控制质量以及控制效率。
2.3 泥浆配制
泥浆在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扮演着护壁、稳定孔壁及冷却钻头的多重角色,其性能优劣直接关乎成孔质量及施工效率。因此,配制泥浆时务必遵循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以确保泥浆品质满足施工标准。配制工作主要涉及粘土、水及添加剂,需依据地质条件与设计要求,精确确定粘土配比、水灰比以及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粘土比例应维持在特定范围,以保障泥浆粘度稳定 ; 水灰比则需根据粘土吸水性能灵活调整,要确保泥浆具备良好的流动性和可泵性 ; 添加剂的选择应结合实际,膨润土、CMC 等常见添加剂能有效提升泥浆性能指标。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与方式,以确保物料充分混合 ; 机械搅拌因其高效性,常为首选。制备期间,施工人员需持续监控并调整泥浆的粘度、密度、含砂率等关键性能指标,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泥浆配制完成后,需进行性能检测与验收,涵盖粘度、密度及稳定性测试,验收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确认泥浆质量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运行期间,亦需定期检测与养护,以确保泥浆性能稳定可靠。
2.4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钢筋笼时钻孔灌注桩的主要受力构件,其制作和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桩身的抗弯和抗剪性能。钢筋笼应按设计要求制作,主筋间距偏差不超过±10mm ,箍筋间距偏差不超过 ±20mm 。主筋连接应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焊接接头应饱满、无裂纹,机械连接接头应牢固、无松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需进行尺寸检查和焊接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钢筋笼安装时,应保持垂直,准确定位,防止碰撞孔壁。对于长桩,可采用分段制作、分段安装的方法,每段钢筋笼之间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安装过程中,需严格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和保护层厚度,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1% ,保护层厚度偏差不超过 ±20mm 。钢筋笼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定位固定,防止灌注混凝土时发生移位。
2.5 混凝土灌注
在执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步骤中,混凝土的浇注环节极为关键,它直接影响公路桥梁的整体建设品质。为了保障施工的高标准,必须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具体流程。本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坍落度在 180 至 220mm 范围内的混凝土,混合了适量的粉煤灰和减水剂,并且使用了直径 5 至25mm 的卵石作为骨料,以精确控制混凝土中颗粒的大小,防止浇注过程中出现管道堵塞。混凝土拌和完毕后,迅速运至施工现场并开始浇注作业。首先,通过导管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开始后需保持连续且稳定的流速,不得随意停顿。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浇注量准确,需要提前测量混凝土表面与护筒顶部的距离,并据此计算导管的埋设深度。在本项目中,导管的初始埋深定为 6 至 8m。其次,在浇注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应当同时升起导管并灌注混凝土,保证两者上升的速度相匹配,且整个操作过程需保持平稳与匀速。当钻孔内的混凝土接近顶部时,应额外浇注 1m 的高度,以确保桩头顶部的混凝土质量满足标准。再次,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温度条件需保持在 5℃至 30℃的范围内。一旦环境温度超出此界限,就必须采取必要的温度控制措施,或是向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缓凝剂,以确保混凝土在灌注期间能发挥最佳效能。完成混凝土灌注作业后,紧接着需立即对已成型的桩基础进行保养工作,这一保养阶段通常持续 7 到 14 天的时间。保养期结束后,将针对所有施工段的注浆桩实施全面的质量检验,唯有在质量达标并得到确认后,方可继续开展后续的施工流程。在桥梁承台施工前,必须移除超量的桩头部分,并对桩头区域进行详细检查,以确认其密实度是否达到标准,并检查是否有松散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基础建设的核心,其施工品质直接关系到路桥工程的稳固与安全。随着技术的持续研发与革新,建筑行业将更加熟练地掌握该技术,从而在提升工程品质的同时,有效减少经济成本,助力路桥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的进步,促进城镇化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邓学雨 . 市政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研究 [J]. 价值工程 , 2022(17):130-132.
[2] 杨磊 . 公路桥梁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问题探讨 [J]. 交通世界 ,2022(21):66-69.
[3] 郑华英 . 路桥施工工程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1(3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