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周倩
大连大学教育学院 116622
在教育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育人重心正深度向核心素养培育迁移。相较于传统侧重知识巩固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凭借情境化、体验化等独特特征,为学生打造了多元立体的学习空间。借助多样化实践活动,它能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还能在解决真实问题中,锤炼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思考的思维,研究其实施路径意义重大。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聚焦于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些素养不仅支撑个体终身发展,也契合社会进步需求。其内涵涵盖四大核心维度:语言层面强调运用与建构能力的协同发展;思维层面注重品质提升与逻辑拓展;文化层面着眼于优秀传统的传承理解;审美层面则突出鉴赏感知与创造表达的有机统一。
(一)语言构建与运用
美国哲学家杜威提出“语言是一种关系”的观点,深刻揭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根基所在。语言的本质不仅体现在符号与结构的表层形式,更在于其作为人际交往媒介的实用价值。在语文学习进程中,学生需要突破语法规则与句式构造的技术层面学习,更应着眼于语言运用的实际场景。
(二)思维发展与品质
语文教学肩负着培育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使命,其核心在于塑造抽象逻辑思维与个性化思维特质。在语文课堂中,学生需突破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将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在文本解读、表达创作与问题探究中,锻炼思维的深刻性,以洞察语言背后的本质规律;提升思维的灵活性,自如应对不同语境的表达需求。
(三)文化传承与理解
作为母语教育的核心载体,语文教学承载着双重育人使命:既承担着语言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功能,也是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关键渠道。在语文学习的实践进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远超于文字读写的基础技能训练。
(四)审美鉴赏与创造
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审美素养与创新能力培育的重要场域。学生在品读经典文学作品、解析艺术语言的过程中,得以感知文字背后的美学意蕴,在领略文学魅力的同时,逐步构建个性化的审美感知体系,并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以丰富多元的形式与贴近生活的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书面作业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而实践性作业打破了这一局限。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
实践性作业突破传统书面作业的局限,从多维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语言运用方面,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口语表达和书面记录能力,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一)融入学生生活,提高作业亲和力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将实践性作业与学生生活紧密融合,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必然要求。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这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雨后水泥道上梧桐落叶的美景,充满诗意与生活气息,非常适合设计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
学完课文后,教师布置“寻找身边的秋天”观察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上学路上、小区花园、公园等场所,观察秋天的景色。要求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景物,包括树叶颜色、形状的变化,花草的生长状态等,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优美的语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
(一)引入趣味元素,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实践性作业中引入趣味元素,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为例,组织学生开展“《坐井观天》课本剧表演”活动。教师提前准备好青蛙、小鸟、井口等简易道具,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和导演的角色。在编剧环节,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适当增加对话和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演员则要揣摩角色的语气和神态,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展现青蛙的固执与小鸟的耐心;导演负责协调排练,把控整体节奏。
(二)强化情境模拟,强化学习体验感语文学习的本质是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情境模拟能够为学生搭建真实可感的语言实践平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应用场景。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为例,开展“草船借箭”剧情推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角色,模拟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学生需根据角色性格特点设计台词、动作,如诸葛亮需表现出从容自信,曹操需展现谨慎多疑。在推演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曹操派出士兵登船检查,诸葛亮该如何应对?”通过开放式情境任务,促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人物的智慧与谋略,提升语言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深化对历史故事的文化认知。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革新进程中,实践性作业已成为推动教学转型的关键要素。与传统书面作业相比,它以丰富多元的形式激活课堂生态,通过情境化任务、互动式活动增强学习趣味性,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有效载体。学生在参与观察记录、角色扮演、项目探究等实践任务时,能够将语文知识迁移应用于真实场景,实现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协同发展;同时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收获成就感与参与感。
参考文献:
[1] 陈彦旭 . 素养为本: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应然视角 [J]. 全国优秀作文选 ( 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 ), 2023(1):30-32.
[2] 刘娟 . 基于“双减”背景简析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要点 [J]. 小学生 ( 中旬刊 ),2023(5):58-60.
[3] 刘青青 .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初探 [J]. 试题与研究 ,2023(22):37-39.
[4] 邓寿金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思考 [J]. 学周刊,2023(2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