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

赵京 李泉 朱莹

河南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面对当前环境的日益恶化,高校培养环境专业人才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急需改革。本文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指出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并予以实践,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视野发展新格局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环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视野发展新格局”。高校是国家建设发展、民族强盛复兴的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这为当代高校的教育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考验。为实现这一目标,许多高校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将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同时通过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相结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实现德育与教育的高度统一。因此,本文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通过教学改革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行探索。

1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众多紧迫问题:如可持续性、酸雨、全球变暖、物种消失、财富分配等现象。尽管诸多学科如环境污染工程、清洁生产等为解决现存的污染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但“治标不治本”的治理思想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环保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环境工程专业也成为了当下热门专业,学生入学率稳定增长,在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中,如何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潜心从事环境保护行业,诚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工程师是当下环境工程专业改革的关键。而“课程思政”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贯穿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充分开发不同专业课的思政理论内涵,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中,加入爱国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师资队伍对思政专业知识缺乏

由于环境工程专业教师虽然都可以成熟地讲授专业知识,但缺少思政专业知识,这就需要多聘请思政教师加入课程研讨,并根据课程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相关设计。

2.2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学时短且课程内容多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用到的教材内容涉及很多学科,具有公式多、复杂抽象问题多、知识联系强等特点,然而,环境工程专业学时数下调,造成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形成矛盾。针对课程思政改革,需要进一步凝练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

2.3 教材内容落后于学科发展

目前很多环境工程专业课程选用的教材与现实技术发展不相符,明显落后于学科发展。比如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大气污染由煤烟型单一污染向复合污染转变,污染成因越来越复杂且多变,相应的治理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增加的治理的难度,但教材不能及时反映一些新的污染物控制技术,不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3 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内容,再选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课上重点讲授,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环境保护国内外的最新动态,还可以设置专题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课后适时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选题,自由组队,查阅资料及组内讨论等形式,锻炼自己团队协作能力及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政建设的高度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结合,力争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下面我们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内容深化成知识点,进一步实践: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我们可以将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内涵融入理论知识中,通过信息媒介,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可以将“坚决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意识体现在不断更新的环境法规和环境标准方面,使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理解环境标准的应用。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抓好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贯彻于我国环评程序和方法的日臻严格过程,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更好地理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识别与预测方法和特点。第四章—工程分析,将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融入其中,掌握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及方法。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将坚决打赢蓝图保卫战,抓好工地扬尘管理、机动车污染控制等工作融入其中,让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物产生量与排放量的计算,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划分和预测方法。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将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系统入手、多源共治,加快推进污水管网与污染处理水质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让学生掌握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模式及水质模式的适用条件。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将持续推进社会综合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染防治融入其中,使学生理解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评价等级的划分及计算方法。第八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将固体废物的产生和处理过程融入其中,使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4 结束语

我国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已有一阶段了,课程思政也原来单调的思政课程向多元化、信息化、专业化不断渗透,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内涵和德育功能,必须通过“课程思政”引领专业教改,通过对专业目标、育人目标等有效实施,体现育德内涵,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专业人才与强有力的保障。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让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楠,王月生.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2] 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