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胡剑铃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九湖中心小学 363118

好的问题是一把思维钥匙,能够打开学生思维大门。科学的问题设计与提出,能够深深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同时更能强化小学生的学习自信,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发展。基于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和探索,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强化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同时更能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树立良好的自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自主学习热情

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既定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出与问题相契合的学习情境。利用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知识学习,对问题展开深入性探索,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利用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上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物品,并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结合物品的观察,从简单的物品图像转化为对知识概念的理解。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大家能否回忆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另你印象深刻的多边形物品?可否与同学们进行分享?”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有效点燃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并将数学知识与自身生活元素相结合,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多边形图形特点。

二、完善问题设计,提升知识学习效果

问题导学法的有效开展在于问题的设计,优质的问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为此,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结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并融合创新性的元素,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为此,教师在问题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对问题进行优化调整,确保问题难度适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探索,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为学生设计适宜的问题。比如,大部分的学生均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教师便可以结合运动会的相关事宜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的春季运动会结束了,每名同学都在赛场上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在结束以后我们需要对每场比赛、每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统计,并需要将其与其他年度运动会成绩进行比对,从而帮助每名同学发现自己的问题,进一步在赛场上展现自我。”随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统计本班参与运动会学生的比赛成绩,并整理其他时期运动会成绩,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的数据整理已经完成,那么怎样才能够更为精准地将今年的成绩与其他年度运动会成绩进行比较呢?”最后导入折线统计图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探究,逐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使用技巧。

三、设计分层问题,强化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更为关注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为了充分发挥问题导学法的教育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提问策略,将分层教学法与问题导学法相结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入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自行进行探索和解答,加深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针对数学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引导其悉心听取教师的知识讲解,随后根据教师的引导展开思考,最后再进行习题训练;而针对学困生而言,教师应当引入一些基础性问题,以此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四、构建关联问题,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设计关联问题是指为学生设计具有衔接性、联系性的问题链,从而引导学生将自身现有知识经验融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力。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请猜想一下,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一问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时期运用自身现有知识经验进行猜想和解答。随后,教师便提出第二个问题:“你能否验证自己的猜测?”利用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动手实践,利用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提出更为深入性的问题:“表面积相同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他们的体积是否也相同?为什么?”利用这一问题引发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几何立体图形的本质特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相互关联,构成完成的问题链。

简要而言,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能够打破传统单一固化的教学局面,展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更能强化小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当积极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完善课堂教学环节,切实展现问题导学法的教育价值,以此更好地强化小学生学科综合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广金 . 小学数学导学问题设计落点的选择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1(32):93-94.

[2] 雒红梅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导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J]. 学周刊 ,2021,25(2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