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唐六元
广州市华风高级技工学校
一、引言
在汽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作为汽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未来在汽车行业的职业发展。然而,当前该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通过对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的研究,能够有效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为汽车行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部分教材内容陈旧,与汽车行业的新技术、新发展脱节,如新能源汽车中广泛应用的高压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等内容在教材中体现较少。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实训课在电子电工实训室,通常两次理论课后开展一次实训,导致理论与实训有时脱节,学生无法及时通过实践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课程内容对汽车专业的针对性不足,过多侧重于电工电子基础理论,与汽车实际应用场景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汽车相关工作中。
2.2 教学模式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与实践操作的机会。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 + 一本教案”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重视,教学方法枯燥,教学效果不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后,不能及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实践教学也往往局限于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师资队伍方面
部分教师缺乏汽车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对汽车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不足,在教学中难以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同时,既精通电工电子技术又熟悉汽车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4 评价体系方面
课程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较小,且平时成绩多依据考勤和作业,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3.1 优化教学内容
紧密结合汽车行业发展动态和职业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整合。增加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如电池管理系统、车载网络技术等。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汽车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融入到汽车电路分析、汽车电气设备检修等项目中,使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讲解电路分析时,可以以汽车照明电路、启动电路为例,让学生分析电路原理、故障排查方法等。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涉及汽车常用电气元器件、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等多个领域,教师需合理分配学时,否则学生易接收信息不完整,觉得课程复杂难学。
3.2 创新教学模式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进行教学,边讲解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解汽车传感器时,教师可以直接在汽车实训车辆上为学生展示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结构原理,并指导学生进行传感器的检测与调试。
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项目,如汽车音响系统的改装、汽车防盗系统的设计与安装等。从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到调试与优化,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3.3 加强师资建设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汽车行业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更新知识结构。鼓励教师到汽车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汽车 4S 店、汽车电子生产企业等进行实习。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培训,到企业实践锻炼,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和工艺,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引进具有汽车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加强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聘请汽车企业的电工电子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技巧。
3.4 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项目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 50%-60%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40%-50% ,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增加实践操作考核比重,如汽车电路连接、电子元件检测等,还可通过项目作业、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作业评价外,还可以引入技能考核、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例如,在项目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四、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政策支持
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工作。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教学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为课程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4.2 资源保障
加大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投入,建设先进的实训基地,配备齐全的教学设备和实验仪器,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需求。同时,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开发在线课程、教学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
4.3 质量监控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等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教学质量提升路径的有效实施。
五、结论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评价体系等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并阐述了实施这些路径的保障措施。在实际教学中,各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本校的教学改革方法,不断提高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未来,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还需持续深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娟 王建雄 .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新模式探索 . 科技咨询,2024,12
[2] 弓煊 白雪峰 卢旭盛 . 新工科背景下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改革与探索 . 现代商贸工业 ,2024,17
[3] 王楠 孙瑞瑞 李奎江 . 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新模式探索 . 河南科技,2019,20.
[4] 韦加鉴 . 微课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科技咨询 ,20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