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八年级美术命题中的应用探索
曾洪平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城西学校 四川宜宾 644400
引言
美术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纽带,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具备培养学生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功能,更有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特殊价值。八年级学生属于身心迅速成长、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年龄阶段,在这一学段的美术命题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对于激发八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认知与认同、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让传统文化元素走进八年级美术命题,有助于弥补美术教育的资源不足,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使之更具民族风格与文脉传承,达到提升美术教育质量的目的,培养出具有文化自信心、创新力的新时代人才。
一、挖掘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文学、传统手工艺、民风习俗等诸多方面,是美术命题的最佳资源。对于传统文化素材的选取,要对其进行全面深入地挖掘,兼顾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精选既有代表性、趣味性又有教育性的素材,要对学生美术作品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进一步挖掘,使美术命题承载的意义更加丰富,美术题目的文化品位更具深刻内涵,让学生能在创作及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人教版教材的八年级美术学段,将传统文化元素在传统文化教法中的“借物寓意”的内容首先进行经典画作教学,例如《松鹤延年》,讲解松柏意指坚贞不屈,象征延年益寿,鹤表示吉祥、福气,合体表示福寿双全。了解借物寓意的方式。在讲述完以上内容后,分析一幅《牡丹富贵图》,分析牡丹寓意富贵,接着牡丹的花瓣是精细的、树叶更是精细的,直至用鲜艳的颜色凸显富丽的感觉。最后将实践作业交于学生,例如选择传统元素,例如莲花寓意高雅纯洁、鱼寓意富贵丰收等,进行画作的创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元素内涵,并且把传统文化元素内涵更深刻地展现出来。
二、结合美术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将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八年级美术命题中,就要从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两方面相结合入手。课程标准是对教学提出的方向性纲领性文献,课程标准清楚地列出在不同教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备怎样的美术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教学目标是针对课程标准而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衍生出的标准。在创作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与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的标准和内容结合起来,并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表现能力、设计意识等。
以人教版八下《学做民间玩具》一课为例,基于课程标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和价值,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要求设定学生学习目标——掌握民间玩具的造型规律和制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课堂伊始,带领学生欣赏民间玩具泥泥狗、布老虎等,分析其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等艺术特点;示范利用彩泥、布料等材料制作简易的、具有民间风格的玩具的制作方法。美术命题设计为以“守护传统,创意新生”为主题,运用课堂知识与方法,利用自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件有传统文化又不失现代气息的民间玩具。学生作品完成后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进行多维评价,学生在实践中完成教学目标,感知、理解、传承传统文化。
三、创新命题形式
在学生学习美术传统文化元素的命题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必须创新命题形式。在坚持以往的创作方式、如绘画创作、手工创作命题之外,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去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命题,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命题表现,如绘画创作、剪纸创作、摄影创作、数字绘画创作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可以让学生结合小组的共同创作命题,将学生进行小组组合,然后分小组选择进行一个主题为传统文化元素的命题创作活动;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学生进行情景命题,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古代书画的创作场景模拟、传统工艺品制作工坊的模拟等,在情境中的场景体验下完成美术命题的创作,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在体验中加深对美术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注重命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八年级学生对美术的基础、爱好、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在设计渗透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术命题的过程中,要加强命题的梯度性和开放性。命题的梯度性表现为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难度适中、梯度明显的题目。针对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设计一些比较基础的命题,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技能和美术知识;针对美术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类命题,如对传统图案进行创新发展设计、创作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表现的优秀美术作品等,从而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命题的开放性表现为对学生的创作留有足够的自由度,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和创作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诠释传统文化元素,鼓励大胆创新、张扬个性。
总结
八年级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不仅是技艺与审美的结合,而且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体现。借助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平台,学生能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同时灵活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创作出既具有文化底蕴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未来,初中应继续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培养更多具有跨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靖. 新高考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八年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25,(09):182-184.
[2] 方月 , 陈磊磊 , 陈玉林 . 美术课堂中传统扎染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实践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5,(09):54-56.
[3] 赵 丹 萍 . 传 统 文 化 在 小 学 美 术 课 堂 的 多 元 化 应 用 [J]. 教育 ,2025,(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