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消防指战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

陈静

国家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教研十六室 云南省昆明市 650208

一、认识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情景再现(闪回)、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及对创伤相关情景主动回避为特征。伴有易激惹、回避行为及对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和对未来失去信心。其发病率高、慢性病程、自杀率高,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初仅被认为是由战场经历引起的,现在已扩展可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创伤事件包括战争、暴力攻击、性虐待、被劫持或绑架、战俘、酷刑、恐怖袭击、严重的交通事故、目睹所爱之人严重受伤或意外死亡、火灾、咫风、龙卷风、洪水、地震等。基层消防指战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易感人群,他们既可能是生命受到威胁或严重伤害者,也可能是创伤情境的观察者,这两种情境都可能使基层消防指战员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他们在地震救灾中不仅自己要面对余震的威胁、坍塌的房屋造成的危险,还经常会看见受伤的灾民、血肉模糊的残肢、高度腐烂的尸体等惨烈场景,有时还要面对奄奄一息的生命发出的呼救声,却因条件所限、无力施救而陷入深深的自责。这些直接或间接地暴露在威胁性事件中以及对被救人员的同理心和共情等,都可能成为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

二、基层消防指战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诱发因素

在基层消防队伍中,应激源及心理应激损伤明显增多,PTSD 的患病率显著升高,基层消防指战员比较常见公认的 PTSD 的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个体自身因素

个体自身的由躯体内部因素引起,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引起的因素,比如:生物化学异常、家庭遗传、基因变异、神经内分泌、激素系统、神经递质、大脑结构等。如果家族成员中有患 PTSD、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病史,指战员患PTSD 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另外个体的性格特质,如性格内向、敏感、神经质的指战员,对压力和创伤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创伤事件时,更易出现过度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应激,进而增加PTSD 的发病几率。再者个体童年时期遭受过虐待、校园欺凌、重大变故等创伤的指战员,成年后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或相关的情境时,童年创伤记忆可能会被重新唤起并加剧,从而引发PTSD。

(二)工作环境与压力因素

消防职业的高风险与不确定性使得指战员要面临生命危险,如在火灾中可能遭遇坍塌、爆炸,在地震救援中可能遭遇余震等二次灾害,这种高风险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且工作强度与节奏使得指战员需要随时待命,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的状态,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韧性下降,增加 PTSD 的发病风险。加之基层指战员工作性质特殊,工作繁忙,与家人聚少离多,家庭支持也可能不足,缺乏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倾诉渠道,也会加重指战员心理负担。

(三)创伤事件相关因素

基层指战员在工作中也会面临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高强度的创伤事件。如火灾现场,可能目睹房屋倒塌、人员被埋压、烧伤等惨烈场景,在日常工作中指战员需要频繁参与各类救援任务,长期处于高频率的创伤暴露环境中。如爆炸现场、凶杀现场等,这都给消防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职业的特殊性是构成消防指战员心理应激主要因素。导致心理创伤的产生,增加PTSD 的发生风险。

三、基层消防指战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方法

对基层消防指战员进行心理干预,旨在让其心理恢复到正常状态,避免出现自伤或对别人造成伤害的情况。具体的心理干预可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

(一)疏泄法

疏泄是指治疗师与患者共同深入探讨患者受害经过,使患者在探讨回顾中宣泄压力的过程。对部分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指战员,可让他们身心投入地、全面细致地回顾所看到的种种悲惨景象、所感受到的令人恐惧的地动山摇和所体验到的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在探讨回顾的过程中疏泄郁积在心底里的恐惧、悲伤、抑郁等情绪,并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排除内疚感、自责感和无助感。心理疏泄对于部分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指战员来说,可释放其内心的压力,使其摆脱心理阴影,达到治疗的效果,该方法也是帮助创伤和危机个体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二)系统脱敏法

对出现焦虑、恐惧、回避等症状的指战员,可采取系统脱敏法加以治疗。系统脱敏法利用交互抑制的原理或反条件作用的原理来达到治疗目的。在系统脱敏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的是人的肌肉放松状态去拮抗由焦虑或恐惧引起的个体的心率、呼吸、皮电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反应。放松状态多次与引起患者焦虑或恐怖的刺激物相结合,即可消除原来因该刺激物引发的焦虑或恐惧的条件反应。由于人的肌肉放松状态每一次只能拮抗一个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惧反应,因此治疗要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惧的刺激物开始。一旦某一刺激不会再引起患者焦虑或恐惧的反应时,治疗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患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惧状态在患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多次反复地呈现,患者便不会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或恐惧。

(三)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指靠思想、语词,对自己施加影响以达到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目的的方法。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积极暗示法可用于缓解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促进人生理状况的改善,显著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同时提升人的主动性、意志力。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调理自己的心境、感情、爱好、意志乃至工作能力,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四)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可以使机体产生生理、生化和心理方面的多种变化,具有良好的抗应激效果。放松技术主要包括姿势放松技术、注意集中放松技术、深呼吸放松技术以及渐进肌肉放松技术等,其中深呼通过生理层面对神经节律的调节来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吸放松技术简单易懂,且无需专家指导或他人辅助即可进行,正好符合救灾期间时间紧、任务重等特点的要求。我们自己就可以操作。

(五)药物治疗

随着研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影响 PTSD 的生物学因素的不断发现,针对 PTSD 开发的药物也越来越多。药物治疗能缓解 PTSD 的某些症状,减少患者的痛苦体验,通常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措施。目前主要采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等。

参考文献:

[1] 杨晓云 , 王娥蕊 , 李娜 . 大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特点及教育的 启示 [J]. 教育科学 ,2007,23:78-82

[2] 张雪琴 , 冯锦清 , 静进 . 灾害报道及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概况 [J]. 中国职业医学 ,2009,1:60-62

[3] 李洋 , 彭丽华 , 等 . 灾后消防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11,1:775-779.

[4] 张伊, 伏干,等. 专业救援人员的正念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侵入反刍和社会支持的作用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9, 27: 3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