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路径

作者

刘宝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 477200

一、引言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范化水平直接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和决策科学性。据统计,我国事业单位档案年均增长率达 15% ,但档案管理标准化率不足 40% ,存在“重藏轻用”“重纸质轻电子”等问题。例如,某省属事业单位档案室因管理不善导致 20% 的档案损毁,某市教育局因档案检索效率低下导致行政审批延迟 30% 。构建标准化体系成为破解管理困境的关键。本文从制度建设、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三个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标准化管理现状

制度建设滞后:档案分类标准不统一,某省属事业单位档案分类体系包含12个一级类目、86个二级类目,但实际执行中存在“类目交叉”“归档随意”现象。

保管期限规定模糊,某市人社局档案保管期限表中,财务档案“永久”与“30 年”标准界限不清,导致 30% 的档案超期保存。

信息化水平低下:数字化率不足,全国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率平均为 35% ,其中电子档案占比仅 12% ,远低于发达国家 80% 的水平。

系统功能单一,某省教育厅档案管理系统仅支持基础检索,缺乏智能分类、全文检索、数据分析等功能,导致档案利用率仅为 25% 。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背景缺失,某省属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中,档案管理专业出身者仅占 15% ,其余多为行政、财务等岗位转岗人员。

培训体系不完善,某市教育局年均档案培训时长不足 8 学时,内容以“档案装订”“库房管理”为主,缺乏信息化技能、数据安全等培训。

2.2 问题成因分析

管理理念落后:部分单位仍将档案管理视为“后勤辅助工作”,缺乏战略规划,导致资源投入不足。例如,某省属事业单位档案库房面积不足办公总面积的 2% ,且长期未更新设备。

跨部门协作不足,档案生成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存在“信息孤岛”,导致档案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

技术支撑薄弱:硬件设施陈旧,某市人社局档案室仍使用铁皮柜存储档案,缺乏温湿度控制、防火防盗等设备,档案损毁风险高。

软件系统落后,某省教育厅档案管理系统采用单机版软件,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远程访问,难以满足现代管理需求。

监督机制缺失:考核评价缺位,某省属事业单位未将档案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导致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

法律风险意识淡薄,某市教育局因档案丢失导致诉讼败诉,赔偿金额达50 万元,暴露出档案安全管理漏洞。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3.1 标准化管理理论

标准化管理理论强调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流程、规范,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在档案管理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统一性原则:制定统一的档案分类标准、编码规则、保管期限表,确保档案管理的一致性。例如,采用《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 22-2015)作为分类依据。

系统性原则:将档案管理纳入单位整体管理体系,与业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等协同推进。例如,将档案归档要求嵌入 OA 系统,实现“业务办结即归档”。

动态性原则:定期修订档案管理制度,适应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例如,针对电子档案,制定《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明确电子签名、元数据、长期保存等要求。

3.2 生命周期理论

档案管理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分为“生成 - 流转 - 保存 - 利用 - 销毁”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需制定针对性标准:

生成阶段:制定公文制发标准,确保档案源头质量。例如,要求公文正文、附件、签批单等一并归档。

流转阶段:建立电子审批流程,实现档案在线流转。例如,某省人社厅通过 OA 系统实现档案借阅“线上申请 - 审批 - 调阅 - 归还”全流程管理。

保存阶段:实施“双套制”保管,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保存。例如,某市教育局规定,重要档案需同时存储于本地服务器和云端,并定期异地备份。

利用阶段:开发全文检索系统,支持关键词、时间、部门等多维度检索。例如,某省属事业单位档案系统支持“合同编号 + 签署方 + 金额”组合查询,检索效率提升 90% 。

销毁阶段:制定档案销毁清单,履行审批程序,并全程录像留存。例如,某市人社局规定,销毁档案需经部门负责人、档案管理部门、分管领导三级审批。

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路径

4.1 完善管理制度,夯实标准化基础

制定标准化手册:编制《档案管理标准化手册》,涵盖分类标准、编码规则、保管期限、借阅流程、销毁程序等内容。例如,某省人社厅手册明确规定,人事档案分为“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考核鉴定”等 10类,每类设置唯一编码。

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制定《档案管理质量评估标准》,从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利用率四个维度设置 20 项指标,定期开展评估。例如,某市教育局将档案数字化率、检索响应时间、借阅超期率等纳入考核。

强化合规性审核:设立档案管理合规性审核岗位,对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督。例如,某省属事业单位规定,档案销毁前需经合规性审核,确保无未了事项。

4.2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

建设智慧档案馆: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档案智能管理。例如,某省人社厅智慧档案馆配备智能密集架、温湿度传感器、RFID 标签,支持档案自动定位、环境实时监控、库存动态统计。

开发智能管理系统:定制开发档案管理系统,集成智能分类、OCR识别、全文检索、数据分析等功能。例如,某市教育局系统支持“一键归档”“智能纠错”“风险预警”,档案录入效率提升 80% 。

推动数据共享:建设区域档案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层级档案资源共享。例如,某省“政务云档案平台”接入全省 1200 家事业单位档案系统,支持“一网通办”“异地查档”。

五、结论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可有效解决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人员素质不足等问题。某省人社厅、某市教育局的实践案例表明,标准化体系可显著提升管理效率、保障档案安全、促进资源共享,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需进一步探索“ AI+ 档案管理”应用场景,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档案智能分类、自动编研、风险预警,推动档案管理向更高水平的标准化、智能化迈进。

参考文献:

[1] 李巧玲 . 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路径探索 [J]. 大众标准化 , 2024(24):97-98.

[2] 王福莹 .”互联网 +”背景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 [J].时代人物 , 2022(24):0220-0222.

[3] 尹洁 . 科技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与完善路径研究 [J]. 卷宗 ,2017(10).

作者简介:

姓名:刘宝睿(1991 年04 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鹿邑县,学历:本科, 职称: 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