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录”到“对话”:一对一倾听中教师角色转型的实践路径
周婷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
一、一对一倾听的基本内涵与价值意蕴
“一对一倾听”指的是幼儿在晨间、区域、游戏等活动中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图画表征后,用语言向教师表达自己画了什么,教师倾听并如实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再将记录的内容反馈给幼儿听,最后幼儿将图文结合的表征粘贴于墙面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和体验,还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
“一对一倾听”凸显了两个重要转变:一是从“教师立场”转变为“儿童立场”,二是从“统一教学”转变为“个性化支持”。这一转变体现了对儿童个体差异的尊重,以及对儿童主体性的重视。通过“一对一倾听”,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和经验,从而提供更加精准的教育支持。
二、从“记录”到“对话”:教师角色转型的必要性
在“一对一倾听”的初期实践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图画表征,而忽视了与幼儿的深入对话和交流。这种“记录式”的倾听虽然有助于教师收集信息,但难以真正实现师幼之间的深度互动和理解。
为了实现“一对一倾听”的更大价值,教师需要从“记录”走向“对话”,实现角色的转型。这一转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师幼关系的建立:通过对话,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更加亲密和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师在后续的教育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引导幼儿。
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对话,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兴趣、需求和问题。例如,教师通过“悄悄话日记”与幼儿建立信任,幼儿在表征中画道:老师今天没落我的头 ,像妈妈。“这种情感联结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感,为其认知与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对话,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互动方式,从而实现专业成长。例如,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蚂蚁搬家”时,通过追问“蚂蚁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线”引导幼儿观察地形,既提升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也锻炼了教师的引导技巧。
三、一对一倾听中教师角色转型的实践路径
(一)从“记录者”到“倾听者”
在“一对一倾听”的初期阶段,教师往往扮演着“记录者”的角色,侧重于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图画表征。然而,要实现角色的转型,教师首先需要成为真正的“倾听者”。
创设倾听环境: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安全的倾听环境,让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这种环境有助于幼儿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展现倾听态度:教师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倾听幼儿的话语,表现出对幼儿的关注和尊重。这种态度能够让幼儿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听见,从而更加愿意与教师交流。
(二)从“倾听者”到“理解者”
在成为“倾听者”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成为“理解者”。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听到幼儿的话语,还要理解话语背后的情绪、想法和经验。
分析幼儿情绪:教师需要敏锐地捕捉到幼儿话语中的情绪变化,理解幼儿的情感需求。
解读幼儿行为: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图画表征和行为表现,深入解读幼儿的想法和经验。这种解读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三)从“理解者”到“对话者”
在成为“理解者”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成为“对话者”。这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解幼儿,还要与幼儿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引发对话话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享经验等方式,引发与幼儿的对话话题。这些话题可以围绕幼儿的兴趣、需求、问题等方面展开,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鼓励幼儿表达:教师需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机会。这种鼓励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从“对话者”到“支持者”
在成为“对话者”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成为“支持者”。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还要根据对话内容提供具体的支持策略。
提供个性化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对话中了解到的幼儿兴趣、需求和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例如,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和指导策略;针对幼儿的语言表达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专门的语言训练活动等。
促进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将“一对一倾听”的理念和方法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对一倾听”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收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家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一:教师在游戏中的“一对一倾听”与支持
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教师注意到一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于是,教师走近幼儿,以“一对一倾听”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了深入的对话。通过对话,教师了解到幼儿在游戏中缺乏相应的游戏材料和策略指导。于是,教师及时提供了相应的游戏材料和指导策略,帮助幼儿克服了困难并顺利完成了游戏。这一案例表明,“一对一倾听”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支持策略。
案例二:家园共育中的“一对一倾听”与实践
在幼儿园中,教师将“一对一倾听”的理念和方法延伸到了家庭教育中。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教师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教师还收集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经验和问题,为家长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这一案例表明,“一对一倾听”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幼儿园中了解幼儿并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推动家园共育的实现和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
五、挑战与对策
在“一对一倾听”中教师角色转型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倾听与记录的关系、如何确保对话的质量和深度、如何提供个性化的支持策略等。针对这些挑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平衡倾听与记录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记录方式、利用碎片化时间等方法来平衡倾听与记录的关系。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记录幼儿的表达内容,以便在后续的分析和支持中使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晨间、午后等碎片化时间与幼儿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确保对话的质量和深度: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分享经验等方式来确保对话的质量和深度。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话语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同时,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以丰富对话的内容和深度。
六、结论
一对一倾听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从“记录”到“对话”的角度,实现角色转型,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通过建立平等关系、提升倾听技巧、引导深度对话等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一对一倾听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蔷蔷 , 何利红 . 理解“一对一倾听”内涵:从思想革新开启实践转型 [J]. 学前教育研究 , 2024,(5) :12-18.
[2] 朱敏 . 幼儿园一对一倾听的实践路径与支持策略——基于师幼互动的质性研究 [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24,(3) :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