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
孙健
大唐朝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中图分类号:X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绿色增长的关键。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我国正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新能源作为低碳、环保的重要力量,其高质量发展不仅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还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深远影响。当前,新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技术瓶颈、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因此,深入思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1 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1.1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瓶颈
首先,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技术瓶颈制约,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当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主流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控制和能量密度提升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距离 2025 年底建成 4000 万千瓦新型储能装机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次,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挑战日益凸显,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对电网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最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高端光伏材料和大型风电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赖制约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1.2 市场体系与资源环境制约
新能源产业在市场发展与资源环境方面面临双重挑战。补贴政策调整与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项目收益承压,西北等资源富集地区因电网调节能力和输电通道限制出现弃风弃光现象。传统能源体制下的政策协调机制与市场运行模式难以适应新能源高比例发展需求,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面临诸多阻力。大规模项目建设带来的土地资源占用问题日益突出,“光伏 + ”等创新模式的推广效果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风电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亟需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
1.3 全球竞争格局的重构压力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竞争格局深刻变化。发达国家在技术研发、品牌价值和市场渠道方面优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则依托成本优势快速布局,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双重竞争压力。此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与关键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我国新能源产业在继续保持规模优势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发展优化措施
2.1 健全并网标准建设,提升风险预警能力
建议适时修订新能源并网标准,提高新能源机组涉网性能要求,挖掘新能源场站自身的动态有功、无功调节能力,并要求新能源参与系统调频、调压,以防范新能源大规模脱网引发的连锁故障。在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与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气象条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影响日益增大,因此需加强灾害气象预警水平,并结合电网运行特性,强化风险分析与预防。
2.2 科技创新与财税支持
国家构建了系统性的技术创新支持体系,通过部署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突破光伏效率提升、风电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瓶颈。同时,《“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设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实施“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全生命周期成本,显著增强了新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些措施形成了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2.3 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新能源开发布局
国家在资源开发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于创新发展探索的前期投入,更是要以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以及产业管理工作方向作为立足点,深入结合现有的发展工作特点以及工作内容,以顶层统筹分析管理为着力点,形成一套符合现代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发展路径,做好工作过程中的规划分析以及布局管理,以此达到最佳的能源创新发展路径。我国还应健全新能源法律法规体系,推动配套政策的出台,将竞争性补贴政策引入新能源补贴制度体系,从而维持新能源市场的良性循环。我国还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整合新能源管理职能,提高新能源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2.4 强化电网建设,提升新能源输送能力
我国在现有的产业发展机制下,应当充分落实新能源的产业发展工作要求以及发展规范,全面深化电网建设主体结构的分析,立足于能源发展的新路径,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创设出符合电力工程建设发展路径的建设管理工作模式,以此达到最佳的产业发展工作要求,确保后期的建设管理可以有序全面的实施。强化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和工作基本要求,全面拓展电网建设管理工作过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促使新能源的传输、使用。
2.5 并网技术
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并网会对传统电网构成挑战 , 需要解决并网过程中的电压稳定、潮流控制、故障保护等问题。
技术瓶颈主要包括 : 新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电网调度的难度 ,容易影响电能质量。新能源电力并网后 , 潮流分布由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 增加了电网调度和控制的复杂度。新能源电力并网系统可控设备多、控制方式复杂 , 对故障的快速检测和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创新与研发方向主要包括 : 推动直流并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简化电能变换环节 ,提高设备功率密度和传输效率。研发智能调度系统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 优化电网调度策略 , 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新能源电力的发展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 , 推动新材料、新技术及新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同时 , 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市场机制 , 为新能源电力的发展创造一定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6 强化储能应用,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我国应积极推动系统友好型“新能源 + 储能”电站建设,鼓励和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新型储能电站建设。我国还应有效解决发电与用电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挖掘调峰火电机组设备的灵活性潜力并优化机组控制,加强火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保障电网稳定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新能源产业在系统性政策体系指引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持续突破,产业链条逐步完善,能源结构加速优化。面对储能技术瓶颈、市场消纳失衡、资源环境制约等发展挑战,深化科技创新、健全市场体系、推进体制改革等系统化举措的实施将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坚持协同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我国新能源产业将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治理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 王冲,石研,张禄晞 . 双碳与综合智慧能源高质量发展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4,46(S2):16-18.
[2] 张金明 .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研究[J]. 中华建设,2024,(10):51-53.
[3] 吕海燕 . 新质生产力驱动节能降碳绿色高质量发展 [J]. 天津经济,2024,(10):13-16.
[4] 滕佳伦,李宏仲 . 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 综合智慧能源,2023,(08):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