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朱雪寒 张茜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呼叫中心

摘要: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广电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兴起不仅重塑了广电行业的组织架构与运营模式,还极大地提升了内容传播效果与观众体验。本研究将探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的创新应用,分析其对行业转型的推动作用。研究指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广电行业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精准的数据分析与智能技术能使广电行业突破传统物理空间限制,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打造定制化与互动性强的内容体验。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广电行业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广电行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从2015年起,广电行业就已着手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这一趋势,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布局推动行业创新。例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多项政策文件,强调加快人工智能在广电视听领域的融合应用,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1]。同时,总局还通过举办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推动AIGC技术在全链条的应用等方式,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此,本研究聚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的创新应用,探讨如何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内容创作、传播效率与用户体验,优化广电行业的生产流程。

一、广电行业创新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广播电视行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从2000年开始,数字化、网络化成为广电行业转型的核心目标。2008年,数字电视的全面推广标志着广电行业在技术上的一次革命,电视节目传输方式、内容制作和播出平台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进入21世纪10年代,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5G技术的发展,广电行业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和竞争,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开始在广电行业中逐步落地应用,推动着内容定制、精准广告投放以及智能推荐等创新业务的开展。2020年后,随着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广电行业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广播电视到智慧广电的转型,行业创新进一步加速,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3]。

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创新中的具体应用

(一)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内容推荐与个性化推送

在广电行业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使智能内容推荐与个性化推送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创新方向。基于大数据分析,广电平台可以收集和处理用户的观看记录、兴趣偏好、互动行为等多维度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精准建模,实现个性化的推荐,并在首页、推送通知或相关栏目中精准展示,从而提高用户粘性。而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使系统能理解用户搜索关键词、语音指令甚至情感倾向,提供更加智能的内容推荐。

(二)基于智能物联网的智慧家庭与社区服务

江苏有线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智慧家庭+智慧社区”一体化服务平台。例如,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家庭能耗、安防、健康数据,结合AI算法分析用户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节能建议、智能家居联动服务(如自动调节空调温度、远程监控门锁)。在社区场景中,江苏有线开发了“智慧物业管理系统”,整合社区安防监控、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数据,利用AI实现异常事件预警(如高空抛物识别、消防通道占用监测),显著提升社区管理效率与居民满意度。此类应用不仅强化了用户粘性,还为江苏有线开辟了增值服务收入渠道。

(三)智慧乡村工程的数字化赋能

江苏有线参与实施的“智慧乡村”工程中,利用大数据分析乡村人口结构、产业分布及文化需求,结合AI技术优化内容供给。例如,在苏北农村地区,通过AI算法分析村民收视偏好,定制农业技术培训、农产品电商直播等节目;同时搭建“乡村数字治理平台”,整合土地管理、环境监测数据,利用AI生成村务报告并辅助决策。此外,江苏有线通过智能机顶盒提供远程医疗问诊、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助力城乡资源均衡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四)应急广播系统的智能化升级

江苏有线在应急广播领域深度融合大数据与AI技术,打造了“智能应急广播云平台”。通过整合气象、交通、公共安全等实时数据,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系统可自动生成多方言、多场景的应急广播内容,并通过AI算法精准推送至灾害高发区域[4]。例如,在2023年江苏台风预警期间,该平台基于气象数据预测受灾范围,自动调整广播频次和覆盖区域,并通过智能语音合成技术生成方言版预警信息,有效提升信息触达率和应急响应速度。此外,平台还支持用户实时反馈险情,AI自动分析并同步至指挥中心,形成“监测-推送-反馈”闭环。

(五)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智能监播与舆情分析

在广电行业,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智能监播与舆情分析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节目内容的监控与舆论反应的分析能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广电平台能够实时获取并处理来自电视广播、网络视频及社交媒体等多渠道的数据,精准识别节目内容的播出情况与受众反馈。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对观众的评论、点赞、分享等互动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自动分析舆情走向,识别热点话题、情绪波动和潜在的风险事件。这种智能化的监播与舆情分析既能提升内容监管效率,也为广电企业提供了精准的市场反馈,助力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响应和调整战略。

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创新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治理与隐私安全问题

在广电行业中,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迅速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是数据治理与隐私安全问题的严峻挑战。广电平台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用户数据,包括观看习惯、兴趣偏好、搜索记录等,这些数据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一旦数据管理不当,便可能造成信息泄露、滥用或非法获取,进而引发用户隐私被侵犯的风险。同时,广电行业的数据治理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由于不同平台和技术之间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格式多样,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难以保障。这使得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变得更加困难,进一步影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效果。如果这些数据未经用户同意而被不当使用,不仅会违反法律法规,还会破坏公众的信任,影响广电行业的长期发展。

(二)AI内容生产的真实性与版权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内容生产中的广泛应用,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与版权问题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由于AI生成内容基于历史数据与算法推断,其输出可能存在信息偏差、误导性或不真实的情况,尤其是在新闻报道、实时事件分析等领域,一旦出现事实错误或片面性信息,可能会引发舆论危机和公众的不信任。此外,AI创作的内容在版权归属问题上也十分复杂。许多内容生成过程并非完全原创,可能借用了已有的素材或创意,这使得版权界定变得模糊。尤其是AI在自动生成视频、音频时,通常会使用大量版权保护的素材,如何确认版权归属、避免侵权成为法律和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技术与传统广电业务融合难度大

在我国广电行业,尽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日益发展并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将这些新兴技术与传统广电业务融合的难度依然巨大。一方面,广电行业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模式,设备、流程和内容生产方式都高度稳定且规范,技术更新和创新常常面临较大阻力。这种传统业务模式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契合度低,需面对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以及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挑战。另一方面,传统广电行业的工作人员多数习惯于线性播放和简单的内容制作,缺乏必要的数字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难以迅速适应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操作的要求。此外,传统的广播电视模式注重的是节目内容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则强调个性化推荐和多样化内容,二者的业务逻辑和运作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无缝对接和协同工作。

四、解决方案

(一)健全法规体系,强化数据安全

面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广电行业的广泛应用,江苏广电行业应积极推进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数据安全,确保行业健康发展。一,江苏省应加快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广电行业在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共享等方面的合规标准,特别是在江苏有线等企业推进“智慧广电”转型过程中,确保数据隐私保护与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二,江苏可依托现有的省级网络安全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广电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对广电企业数据安全状况进行定期审查,防止数据泄露、违规使用等风险,同时,江苏有线可率先试点行业自律规范,制定统一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并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数据安全防护系统,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安全监测与预警。三,江苏可依托“数字江苏”建设,加快构建广电行业的大数据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为行业创新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和安全技术支撑。

(二)优化AI算法,规范内容生产

江苏广电行业应加快优化AI算法,规范内容生产,推动从“广电网络运营商”向“智慧媒体服务商”转型。江苏有线可结合本地用户数据,通过AI驱动的智能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分发模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送和精准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在内容生产方面,江苏广电企业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探索自动化新闻采编、智能视频生成、个性化广告投放等创新模式,提高内容生产效率。针对AI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江苏广电应建立内容审核机制,引入人工+智能双重审核模式,确保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和社会责任性。此外,在版权保护方面,江苏广电行业可依托区块链和AI技术,建立版权追踪与智能识别系统,确保AI生成内容的合法性,保护原创者权益。

(三)推进产学研协同,提升技术融合

江苏广电行业应依托本地丰富的科技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广电行业的深度融合。一,江苏有线应加强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联合开展智能广电技术研发,推动数据挖掘、智能编排等AI技术在广电业务中的应用,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二,江苏有线可联合江苏省广电集团、江苏传媒产业联盟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智慧广电实验室”或“广电AI创新中心”,推动创新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探索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如精准广告投放、个性化会员服务、智能客服等,实现数据价值变现。三,江苏政府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支持广电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推动江苏构建“内容+平台+终端+服务”的新型媒体生态系统,形成集智能化生产、精准化分发、多元化运营于一体的广电行业新格局,助力江苏广电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

五、结束语

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广电行业的创新转型既充满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技术应用现状,探讨了数据治理、AI内容生产规范以及技术融合等关键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广电行业需持续深化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协同,完善法规体系,优化内容生态,以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观众提供更优质、更智能的视听体验。

参考文献

[1]陈晖.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应用研究[J].电视技术,2024,48(12):198-200.

[2]白剑明.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探索[J].明日风尚,2024,(05):182-184.

[3]杨婷.基于"5G+4K+AI"模式的智慧广电发展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6):1-3.

[4]孙歌,柳衍舟.人工智能技术在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探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2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