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
李茜 常青 万厂
山东鲁中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 山东德畅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300
引言
道路桥梁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障交通顺畅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道路桥梁工程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施工技术与工艺日益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些风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严重影响道路桥梁的使用功能与使用寿命,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开展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研究,准确识别潜在风险,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于保障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风险因素分析
1.1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条件:极端气候条件对道路桥梁施工质量影响显著。暴雨天气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影响地基稳定性,造成地基沉降;大风天气会影响高空作业安全,干扰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操作,降低施工精度;高温天气易使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产生干裂现象;低温天气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降低混凝土强度 。例如,在南方地区的雨季施工中,频繁的降雨可能使路基填土含水量过高,导致压实度不达标,影响道路基础质量。
地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是道路桥梁施工的重大隐患。软弱地基、溶洞、断层等地质问题,若在施工前未进行详细勘察或处理不当,会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桥梁墩台倾斜、路面开裂等质量问题。如在岩溶地区进行桥梁桩基施工时,若未探明溶洞位置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桩基可能出现塌孔、断桩等情况,严重影响桥梁结构安全。
1.2 施工技术因素
施工工艺选择:不合适的施工工艺会直接影响施工质量。例如,在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若摊铺温度、碾压速度等工艺参数控制不当,会导致路面平整度差、压实度不足,影响路面使用寿命;在桥梁预应力施工中,张拉工艺不准确会使预应力施加不足或过量,降低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 。
新技术应用风险:随着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不成熟、施工人员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增加施工质量风险。如在装配式桥梁施工中,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若不过关,会导致构件拼接处出现裂缝,影响桥梁整体结构性能。
1.3 人员管理因素
施工人员素质:部分施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缺乏施工经验,对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掌握不熟练,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如在钢筋绑扎过程中,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绑扎,导致钢筋间距不符合标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产生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 。同时,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不重视施工质量,违规操作,也会增加质量风险。
管理人员水平: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质量意识对施工质量管理起着关键作用。若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手段,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会导致质量隐患不断积累。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未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验收,就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可能掩盖质量问题,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
2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风险评估体系构建
2.1 风险评估流程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风险评估遵循 “风险识别 - 风险分析 - 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首先,通过资料收集、现场勘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全面识别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因素;然后,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分析各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最后,根据风险评估标准,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
2.2 风险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采用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等,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该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较强,适用于对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和分析 。例如,邀请道路桥梁领域的专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讨论,根据专家经验判断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定量评估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故障树分析法等数学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层次分析法为例,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通过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各指标的权重,进而确定风险等级 。定量评估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但对数据要求较高,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3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风险控制机制
3.1 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目标、质量职责和质量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完善质量责任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将质量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和个人。从项目经理到一线施工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对施工质量负责。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质量问题造成损失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增强全员质量责任意识。
3.2 技术保障机制
优化施工方案:在施工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论证和优化。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对关键工序和新技术应用,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措施,加强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要点 。
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鼓励施工单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建立技术研发与应用机制,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和验证,确保其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3.3 过程监督机制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建立健全施工过程质量检查制度,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隐蔽工程验收、分项分部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检查,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合格。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
引入信息化监测手段: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信息技术,对道路桥梁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在桥梁桩基、隧道开挖等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施工数据,如位移、应力、应变等,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隐患,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同时,建立施工质量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共享和追溯,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结束语
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分析,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运用合适的评估方法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技术保障、过程监督和应急管理等风险控制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质量风险,提高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风险评估与控制工作,不断完善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确保道路桥梁工程质量安全,推动交通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梦晗 . 桥梁施工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对策 [J]. 交通世界 ,2021(31):147-148.
[2] 何少伟 , 杨静 , 崔祎 . 桥梁工程安全风险及管理对策分析 [ J]. 工程与建设 ,2023,37(4):1339-1341.
[3] 李春塔 . 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及解决方法 [J]. 四川水泥 ,2021(3):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