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低段读写结合的实践
钱楠
成都市三原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610000
一、中低段阅读及写作的内涵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课标》要求,语文中低段阅读写话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导,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人沟通、阅读牵线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景,在阅读中关注体验情感、善于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从阅读教学的目标来看,低低段阅读教学更加关注语言表达、大胆想象以及读后续写掌握课文格式等方面,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对于“读”和“写”的是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
但是,从当下的小学中低段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其存在着几点问题:基于学生识字量、课后阅读量、阅读方式、阅读途径来源于网络、社交平台、电子产品等因素,小学中低段学生课后碎片化阅读;文本内容的单一性,学生表达能力及方式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课程的环节来看,识字、朗读、文本解读环节、积累占比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时间较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心观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中低段的“读写结合”,包含“概念主题”、真实世界的互动、自我知道、有趣的文本、与人合作、自我表达、认知策略指导、深度阅读时间、连贯性。在教学中是在语文课程中,读写教学应该体现阅读文化语境,要对个人有意义,要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要有读和写的活动,还要有合作和分享的过程,教学中通过阅读、写作两项教学任务,灵活结合“读”与“写”,通过不同题材、立意、内容、感情等结构要素的文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结构、表达方式、题材选择、立意等写作方法,为写作积累素材的同时,掌握写作的技巧。
二、“读写结合”内容梳理
深入挖掘小学中低段部编版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与写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将难点变成生长点,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习有所得,做到对课文内容学的“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具体的成果如下所示:在整个论文研究中形成了多个小学中低段部编版教材课内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经典案例:《坐井观天》结局续编;《沙滩上的童话》新创;《黄山奇石》《找春天》《彩色的梦》片段仿写等。
(一)精选典型法,结合仿写训练法。
《彩色的梦》作为诗歌体例,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上充满无限想象,是打开孩子丰富创想世界和读诗、写诗的良好契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孩子正确读、流利读、节奏读、层次读,进而想象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语感和根植想象的妙趣。所以初步结合修辞手法的任一场景的编创,就给了孩子足够的仿写范式和自由。如孩子们仿写的校园中花儿的舞姿和小鸟的欢歌,夏日里蜻蜓的起航和鸣蝉的倾诉,都无不给我们震撼。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只要在读中体悟,在读中想象,他们的灵动的笔触也能带我们在诗歌中漫步。
(二)把握文意,续编故事,即兴说写法。
二上《坐井观天》中,在意犹未尽的故事发展中,抓住此教学契机,让孩子们畅想青蛙听了小鸟的话,跳出井底,看到什么,说些什么,教师围绕学生提出的种种猜测,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设想,并组内交换意见进行热烈讨论,于是一篇篇别具孩子思维深度的寓言故事续写就新鲜出炉了。如学生创作的《坐井观天续编》,结合青蛙的新视野所流露的全面看待事物、切勿盲目自大的心意得以娓娓道来。部编版教材中,在教学中还需要努力抓住读写结合的最佳训练点,点滴入心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三)激发童趣,巧设启思法。
二下《沙滩上的童话》通过孩子们喜闻乐道的沙滩活动,借想象营造出勇士救出公主的欢乐氛围,更在智救公主、集思广益等教学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碰撞的火花。而短暂的课堂阻挡不了孩子们的创造热情,他们被课文调动的倾诉能量完全可以在课后题童话新编中得以释放。如学生编创的《沙漠中的童话》将沙漠中刁钻的巫婆、智勇的仆人、环环相扣的救人环节都能在笔端流露,足见深入的阅读带来的思考,对写作的水到渠成的影响。为此,读中身份认同,读中激发思考,在乐趣中达成共识,成了低段孩子更喜欢的学习环节。
综上所述,同时也形成了课堂教学结合写作教学,让学生积累、大胆合理想象,大胆表达的关键要素的思考。形成了多个不同类型文本的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案以及本论文。
三、深思成果及改进
(一)教师教学成长
“读写结合”是一种研究,在课堂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备课、磨课、精简教学设计对任教教师来说是成长,是思维的碰撞,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不断地思考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发现学生、更新成长,对课本的反复琢磨更是从“我想教什么”到 “学生想要什么的”一种改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一处落脚点。同课程异构造,也是对经典篇目的创新思考。
(二)学生学法升华
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不仅局限于字词的学习,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上一层楼,对语言的表达更具有方法和技巧,不在惧怕“写话”。对写作技巧的初步学习有了一定认识,课堂上通过仿写、续写、即兴说写相关片段、加深对文本的认知。仿写、续写、即兴说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几种常用的方法。在《坐井观天》这一课作为经典读写结合课例进行设计和实施,然后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写可能发生的事小鸟和青蛙故事的续编,重点培养了学生仿写、续写、说写相关片段的习惯。在《沙滩上的童话》中进行创设情景《沙漠中的童话》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很好的将阅读中的知识、词语、对话写作技巧、童话中的大胆合理的想象运用到仿写中,使得每位学生构建自己的童话世界,奇妙而多彩。
(三)落实日常积累
在读写结合的课程中,学生有意识的积累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写话中,这也是课标明确提出尝试在写话在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在阅读在往往蕴含深层的道理,需要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实现优质阅读,从而能培养学生深度思考记录的好习惯。部分学生能够初步的掌握读写结合的技巧,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班级“书香”氛围创设
在教师有效的阅读指导下,学生建立起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利用课间、课后的空闲时间,让整个教室里浸润着“书香”,使学生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每个班级的角落书架上摆满了他们爱读的书目,同学间沟通交流的是最近新买的图书内容,班级读书活动日渐丰富起来,从个别学生下课碎片化阅读到班级整体小面积学生阅读,到进教室后安静有序的阅读氛围的建立,教室图书角每月的“更新”。
(五)评价多元化
在读写课堂上每位孩子有自己的认知,如何评价“写话内容”,应采取多种法师的评价,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作文的修改和评价并非是教师独有的权利,可以让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积极参与,让学生有积极写作兴趣,体会写作是的趣味性,体验写作后全班朗读的“成功体验感”,可以老师、同学读后互评,发现问题后相互交流,促进多数学生共同进步,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阅读书本后能产生动笔写作的愿望,不断引导学生扩宽阅读面,养成善于思考、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后来的写作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