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优化
聂晶
忻州市第九中学校 0340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因其灵活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项目式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建议,以推动英语教育的持续发展。
一、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 项目式学习的定义
1.1 对项目式学习的界定
项目式学习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综合性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研究、讨论和实践。项目通常涉及跨学科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主动学习,促进知识的深度掌握。此外,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学习,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现,体现学习的成效和意义。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1.2 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项目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传统教学通常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通过讲授和灌输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项目式学习则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传统教学关注知识的传递,而项目式学习则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成效。此外,项目式学习常常重视团队合作与交流,而传统教学往往是个体学习的模式。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也促进了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2 项目式学习的特征
2.1 学生中心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中心”的理念,意味着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在这一框架下,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探索者。通过主动参与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2 实际应用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项目式学习着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还能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挑战中运用所学的技能。例如,在进行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项目时,学生可能会设计一个宣传活动,利用他们的英语能力进行沟通。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提高其应用能力。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
1 项目选题与设计
1.1 选题的原则
项目选题应遵循几个关键原则。首先,选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搭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受英语应用的价值。例如,围绕“校园环保倡议”项目,学生可通过撰写英文倡议书、制作英语海报等方式,运用英语表达环保理念;以“健康饮食指南”为主题,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食物营养、设计健康食谱,将英语学习融入生活场景。其次,选题要具备挑战性,通过设置英语语言障碍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英语探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如以“中外节日文化对比”为项目,学生需用英语资料、分析差异并完成全英文汇报,在语言运用中提升思维深度。最后,选题应严格对标课程标准与英语学习目标,从词汇积累、语法运用、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维度出发,确保所选项目既能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又能提升跨文化交际、团队协作等综合素养。
1.2 项目的设计思路
在项目的设计上,应围绕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规划,充分体现英语学科特性。设计思路首先应明确项目的目标,在知识层面聚焦英语词汇、语法、句型的掌握与运用;在技能层面强化英语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书面写作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与认同感。其次,项目应细化为若干英语任务和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和时间安排,促进学生有序参与英语实践。例如,将项目分为英语材料收集(通过观看英语视频等方式)、英语资料整理(用英语提炼关键信息、制作思维导图)、英语内容撰写(完成英语演讲稿)、英语成果展示(以英语演讲、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呈现)等步骤。教师应合理安排各阶段的英语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在交流互动中提升英语运用能力。
2 实施过程
2.1 教师的角色
在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实现了从“知识权威”到“学习伙伴”的转型。在项目选题与设计阶段,教师需运用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筛选契合课程标准的主题,如围绕“英文经典电影赏析”项目,指导学生制定包含“英文影评撰写”“角色台词模仿”等环节的项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化身语言学习的支持者,通过提供分级英文读物、英语纪录片等资源,帮助学生突破语言障碍,鼓励学生用英语自主探索主题,如在“国际美食文化探究”项目中,支持学生用英语采访外教、查阅英文网站。
2.2 学生的参与
学生作为英语项目式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深度参与语言建构与能力发展。从项目启动的主题讨论开始,学生便需运用英语协商确定方向,如以“校园英文广播台创建”为项目,用英语辩论栏目设置、内容策划等议题;在信息收集阶段,学生需通过阅读英文新闻、观看 TED-Ed 英语短片等方式获取素材,并运用英语思维导图梳理关键信息。团队协作中,学生依据英语能力分工,如口语流利者负责英语采访,写作能力强者撰写英文文案,通过英语讨论、头脑风暴实现优势互补。在最终的成果展示环节,学生以英文演讲、英文短剧表演等形式呈现项目,不仅锻炼了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更在跨文化沟通与问题解决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交际能力,真正实现“用英语做事”的学习目标。
三、项目式学习的优化策略
1 教师专业发展
建立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步骤。该体系应围绕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评估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技术等。同时,通过定期的工作坊、研讨会和观摩课等形式,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和分享经验。邀请专家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掌握项目式学习的有效技巧和方法。此外,培训体系还应关注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允许教师提出自身的训练需求,以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
2 学校支持与资源配置
首先,学校应致力于创造一种包容和支持的校园文化,让项目式学习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这种文化鼓励师生大胆尝试新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升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使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在校园文化中,应注重合作与交流,鼓励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其次,学校应确保为项目式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这包括图书、实验室、科技设备、互联网接入等多种基础设施,以支持学生的研究与探索。同时,学校应与社区、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外部资源来丰富学习内容。例如,可以利用本地博物馆、文化机构及专业人士的支持,为学生提供实地考察或专家指导的机会。
四、总结
本文探讨了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及其带来的成效,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有效的教学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式学习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和加强教师培训,可以更好地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从而推动初中英语教育的整体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佳蓓 .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读写算 ,2025,(13):154-156.
[2] 韦淑菁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J]. 文科爱好者 ,2025,(04):94-96.
[3] 李春娟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以 Unit 1New school,new beginning 为例 [J]. 新课程 ,2025,(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