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三新”背景下高中作文精细化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刘静

甘肃省漳县第二中学 甘肃定西 748300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高中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三新”背景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精细化教学的角度,对高中作文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作文教学。

二、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内容单一。部分教师过于关注作文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缺乏创新性。

(四)教学评价不合理。部分教师过于关注作文分数,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

三、基于“三新”背景下高中作文精细化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写作教学中,可从三方面提升学生写作素养。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如开展户外采风、角色扮演,或用多媒体创设写作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同时设置趣味奖项,展示优秀作文,增强学生成就感。

能力培养上,运用思维导图梳理结构,通过辩论式写作锻炼思维;采用“五感法”训练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结合同伴互评与教师精批,帮助学生改进提升。

创新意识培养方面,设置开放主题,如“未来世界畅想”,鼓励发散思维;开展跨学科写作,融合历史、科学等元素,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大胆表达独特观点。

(二)丰富教学内容

拓展阅读积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从《西游记》的奇幻想象、《朝花夕拾》的细腻笔触中汲取养分。通过读书分享会、摘抄金句、仿写经典片段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文学风格,积累词汇与写作素材,逐步提升文学素养。

关注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身边小事,将“垃圾分类”“科技发展”等话题引入课堂讨论。通过撰写观察日记、参与社区实践,把生活见闻转化为写作素材,既丰富文章内容,又培养社会责任感。

强化写作技巧。系统教授立意构思、结构搭建、修辞手法运用等实用技巧。如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框架,通过细节描写增强感染力,借助对比、比喻等手法提升文采。结合范文分析与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高效掌握写作方法 。

(三)创新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激活创作灵感。通过搭建生动的情境舞台,让写作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体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自然风光、历史场景等视频,搭配音效营造氛围,如讲授游记写作时,以“云游敦煌”的动态影像引入,引导学生沉浸式描述所见所感;或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寓言故事创作前,让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从人物视角构思情节。此外,结合节日、校园活动等真实场景布置写作任务,例如运动会后撰写赛事特写,既贴近生活又能激发表达欲望。

合作学习:凝聚思维合力。打破单人写作的局限,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在议论文主题探讨中,4-6 人一组围绕“网络社交的利弊”进行辩论式讨论,分工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最终共同撰写一篇逻辑严密的议论文;创意写作时,采用“故事接龙”模式,每位成员续写前一人的段落,在思维碰撞中拓展情节。定期举办小组互评活动,通过互相修改作文、提出建议,学生既能学习同伴的写作长处,又能在交流中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分层教学:实现精准提升。根据学生写作基础划分基础、提升、拓展三个层次。对写作困难的学生,布置“仿写优美段落”“编写故事大纲”等任务,重点训练语句通顺与结构完整;中等水平学生尝试主题创作,如“校园生活二三事”,强化细节描写与情感表达;能力突出的学生则挑战复杂文体,如撰写时事评论、创作微型小说,培养深度思考与创新表达。通过分层布置作业、设计阶梯式评价标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中稳步提高,避免“吃不饱”或“跟不上”的问题。

(四)完善教学评价

注重过程评价:全程护航写作成长。写作过程评价贯穿构思、起草、修改等各个环节。教师可建立“写作档案袋”,收录学生不同阶段的提纲、草稿、修改记录,通过定期批注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逻辑漏洞与表达缺陷。例如在议论文写作中,针对学生拟定的论点,及时提出“论据不够典型”“分论点关联性不足”等具体建议;在记叙文草稿批注中,引导学生补充细节描写,完善情感脉络。同时,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写作过程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从思路萌芽到成稿的过程,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改进方法,实现写作能力的动态提升。

多元化评价:立体考量写作素养。摒弃单一分数评判,采用教师点评、同伴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元模式。教师评价侧重专业性指导,从立意深度、结构完整性、语言规范性等维度给出建议;同伴互评时,设计包含“内容新颖度”“修辞运用”等项目的评价量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作文的过程中强化鉴赏能力;学生自评则通过撰写“写作反思日志”,总结本次写作的收获与不足。此外,引入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共读作文”活动,从情感共鸣角度提出感受,全方位收集反馈,形成对学生写作能力的立体认知。

激励性评价:点燃持续写作热情。以鼓励为主基调,通过多样化方式增强学生写作信心。设立“进步之星”“创意先锋”等个性化奖项,对写作态度认真、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表彰;在作文评语中,优先肯定亮点,如“这段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让人感同身受”,再委婉提出改进方向。定期举办“优秀习作展览”,将学生作品张贴于班级文化墙或制作成电子文集,让作者获得成就感。对于写作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阶梯式奖励”,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如完整写完一篇作文、正确使用三种修辞手法),就给予表扬或小奖品,逐步消除畏难情绪,激发持续写作的动力。

四、结论

基于“三新”背景下,高中作文精细化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为学生的写作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华 . 高中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28-129.

[2] 李明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策略探讨 [J]. 课程教育研究,2018(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