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涵育策略研究
李辉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8 年,教育部印发《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要求来华留学生在学科专业上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与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中国学生一致。在教学与管理中规定“逐步实现中外学生教学管理的趋同”。教育部印发的《留学中国计划》 中也提出“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这为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涵育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依据。
1.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涵育策略研究意义
来华留学生的涵育工作是我国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构建国际交往友好桥梁的重要途径,是服务于我国教育发展、外交全局、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质量是来华留学教育的生命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质量。教育部指出提高质量和实施趋同化管理是当前我国留学生事业的两大重点。如果说提高质量是留学生工作的目标,那么实现趋同化管理则是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质量、提升规范化水平,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围绕“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主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主责意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结合国际国内的国际教育交流发展趋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及时推出和调整相关的指导意见、配套政策和执行方案;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更新管理观念,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在教学和管理上探索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教育交流接轨的外国留学生趋同涵育策略,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2)有助于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增强国际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文化体验、参观考察等途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让中国文化贯穿来华留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讲好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可以让国际学生感受中外文化差异,不断消除他们对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误解和偏见。
(3)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
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参与制订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 , 推出 - 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 , 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2.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涵育策略研究价值
(1)研究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涵育策略,有利于提高留学生教育培养质量。
对留学生和中国学生适用同样的培养方案,在课业、考勤、考试和毕业等各方面均严格要求,可以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提升留学生的教育培养质量,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
(2)研究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涵育策略,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国际化水平。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背景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高职学校实行国际化校园建设可以增强对世界各地优质留学生生源的吸引力,同时良好的国际化平台也为中国学生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创新性思维、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可能。
(3)研究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涵育策略,培养更多国际化技能人才,能够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职业教育更需加大力度培养国际化的职业人才,此外,职业教育作为履行大国责任的重要手段,将其纳入对外发展援助合作,帮助合作国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还可为我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的目标地区培养当地人才,实现互利双赢。
3.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涵育策略
(1)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尊重来华留学生宗教、文化、信仰等方面差异,“异”中求“同”
一方面要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普法普规教育,内化法规意识,让来华留学生遵守本地法律,对留学生进行集中普法和日常普法教育,努力维护校园环境的安全与稳定;另一方面又要创新特色活动,提升来华留学生文化认同。通过丰富的留学生活动潜移默化的传导中国文化,中华美德。结合理性与感性,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历史、国情和发展现状等,在情感上加深对于中国的理解和感受,帮助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其中。
(2)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管理机制,从革新理念出发,重视差异,逐步融合。
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的调整是实现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涵育的根本制度保证。改革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建立归口制及分级管理于一体的留学生管理机制。改变原来的单一归口集中管理模式,将留学生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规划,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统筹相关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协调合作。
(3) 优化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
趋同化涵育强调教学与文化两方面的趋同,旨在让来华留学生更全面地、更有效地享受、接触、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及本土教育资源。为此,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层面,实现来华留学生与本土学生的趋同化目标。
(4)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培育国际化技能人才。
国际学生培养是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是区别于其他层次教育的特征。高职教育担负着帮助企业、机构或团体传承技艺、培养多元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鼓励创业就业的职责。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国际学生更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段惠芳 . 自贸港背景下海南高职院校国际学生趋同化教育模式研究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3,(10):154-158.
[2] 袁茜 .“趋同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管理的困境与对策 [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4):50-54.
作者介绍:李辉(1978-)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
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4 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国际学生教育管理改革实践研究课题 - 高职院校来华留学生趋同化涵育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4LX042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3 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改革专项课题 -“产出导向法”在职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WYW2023A04)、2025 年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专项重点课题 -“POA”理念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创新研究 - 以超星学习通为例(课题编号:SDGJ2025D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