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维修电工电气故障排除技术研究

作者

安书娟

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 034100

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故障排除是维修电工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有效的电气故障排除技术可以帮助维修电工快速定位问题、准确修复故障,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本文旨在研究维修电工电气故障排除技术,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1 电气故障诊断技术

1.1 故障现象观察与分析

故障现象观察是电气故障诊断的首要环节,通过感官系统全面捕捉设备异常信号。视觉上,需仔细检查电气设备外观,如电路板上元件是否存在烧焦、鼓包,线路是否破损、老化,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听觉方面,聆听设备运行时有无异常声响,如电机运转时的摩擦声、变压器的异常嗡鸣,这些声音变化往往暗示机械或电气部件出现问题;嗅觉上,若闻到焦糊味,极有可能是电气元件过热烧毁。同时,结合设备运行记录、操作人员描述,分析故障发生的时间、频率、触发条件等信息。例如,若设备在启动瞬间跳闸,可能存在短路故障;若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机,则可能是过载或散热不良所致。通过对故障现象的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故障类型和大致范围,为后续诊断指明方向。

1.2 测试仪器的应用

测试仪器是精准定位电气故障的重要工具,不同仪器在诊断中发挥独特作用。万用表可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用于判断电路通断、元件性能是否正常,如测量电阻器阻值与标称值偏差过大,即可判定该电阻损坏;示波器能够直观显示电信号的波形,帮助分析信号传输是否异常,常用于检测信号处理电路;绝缘电阻表用于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判断设备绝缘性能,若绝缘电阻值低于标准值,说明存在漏电风险;红外热像仪则通过检测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发现潜在的过热故障,常用于检测高压开关柜、变压器等设备的连接点发热情况。合理运用各类测试仪器,对关键参数和信号进行量化分析,能准确锁定故障元件和故障点,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1.3 故障模式分析与定位

故障模式分析是基于故障现象和测试结果,系统梳理故障原因并精准定位的过程。首先建立故障树模型,将故障现象作为顶事件,逐层分析引发故障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及各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对于设备无法启动的故障,可能涉及电源故障、控制电路故障、电机故障等分支。然后采用替换法、分段检测法等手段进行排查,替换法通过更换疑似故障元件来验证判断,如怀疑某电容失效,用同规格电容替换后观察设备是否恢复正常;分段检测法则将电路分割成若干段,逐段检测,缩小故障范围。在分析过程中,结合设备原理图和维修经验,综合判断故障点,确保准确定位故障根源,为后续修复提供可靠依据。

2 故障修复技术探讨

2.1 修复步骤与方法

电气故障修复需遵循科学的步骤与方法,确保维修工作安全、高效进行。首先,在修复前再次确认故障点,避免误判导致修复失败。对于简单故障,如线路松动、接触不良,可直接进行紧固、重新连接;对于复杂故障,如电路板元件损坏,需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中,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维修人员安全。例如,在更换电路板元件时,先进行防静电处理,防止静电损坏敏感元件;焊接时,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保证焊接质量。修复完成后,对修复部位进行检查,确保连接牢固、元件安装正确,为设备调试做好准备。

2.2 零部件更换与维修

零部件更换与维修是故障修复的核心环节。当确定元件损坏后,优先选择原型号、同规格的零部件进行更换,确保新元件与设备兼容。对于一些难以获取的特殊元件,在保证性能参数相近的前提下,可选用替代元件,但需进行充分测试验证。在更换元件时,注意安装工艺,如集成电路的焊接需使用专用工具,避免引脚短路或虚焊。对于部分可修复的零部件,如电机绕组局部烧毁、接触器触点磨损,可通过专业维修手段恢复其性能。

例如,电机绕组修复需经过拆除旧绕组、绕制新绕组、嵌线、浸漆烘干等多个步骤,确保修复后的电机满足运行要求。

2.3 调试与验证

调试与验证是检验故障修复效果的关键步骤。在设备通电调试前,再次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认无短路、断路等问题。通电后,逐步检测设备各项功能,观察运行参数是否正常,如电压、电流、温度等指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对于控制系统,需进行模拟测试,验证逻辑控制是否准确无误。例如,在调试 PLC 控制系统时,通过输入模拟信号,检查输出动作是否符合程序设计要求。若调试过程中发现异常,需重新检查修复部位,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只有当设备各项性能指标达标,且能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方可确认故障修复完成,确保设备可靠投入使用。

3 故障预防与维护

3.1 定期检查与维护计划

制定并执行定期检查与维护计划是预防电气故障的重要措施。根据设备使用频率、运行环境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检查周期,如关键设备每周进行一次巡检,普通设备每月检查一次。检查内容包括设备外观、电气连接、绝缘性能、运行参数等方面。例如,检查电气接头是否松动、发热,电缆是否存在破损、老化,设备接地是否可靠等。同时,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检查和维护的时间、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为后续维护提供参考。通过定期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设备潜在问题,将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2 故障原因分析与改进

对已发生的电气故障进行深入原因分析,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预防同类故障再次发生。每次故障修复后,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故障分析会,从设计、安装、使用、维护等多个环节入手,分析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例如,若因元件质量问题导致故障,需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更换优质元件;若因操作不当引发故障,则需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完善操作规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方案,如优化设备设计、改进安装工艺、加强日常维护管理等,并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设备运行管理体系,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3 设备保养与性能监测

设备保养和性能监测是保障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日常保养包括设备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及时清理设备表面灰尘和油污,防止灰尘进入设备内部影响散热和电气性能;对有润滑要求的部件,定期添加或更换润滑油,确保机械部件正常运转。同时,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设备性能进行实时监测,如通过在线监测系统采集设备的电压、电流、温度、振动等参数,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当监测到设备性能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提前预防故障发生,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4 结语

电气故障排除技术对于维修电工的工作效率和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维修电工可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快速准确地排除电气故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工作中,维修电工需熟练掌握故障诊断、修复技术,并重视故障预防与维护,从多个环节入手,保障电气设备高效运行,为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坚实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强,李明."电气故障排除技术在维修电工工作中的应用."《电气技术与设备》,2019.

[2]张磊,刘丽."电气故障排除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电气工程技术》,2020.

[3]李伟,王芳."维修电工电气故障排除技术的提升与应用."《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8.

[4]刘涛,张强."电气设备故障排除技术在维修电工中的应用探讨."《电气自动化》,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