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七年级英语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张丽红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富国实验学校 256800

前言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过渡的关键阶段,新教材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合了话题、语法、词汇与文化内容,为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载体。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逐课讲授、碎片化教学”模式,忽视单元内容的内在逻辑与素养目标的整体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单元为单位统筹设计教学目标、活动与评价,实现“语言学习”与“素养发展”的统一。因此,探索七年级英语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对策,对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目标统整策略:锚定核心素养,构建单元层级目标

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需先明确单元总目标,再分解为课时子目标,形成“单元总目标—课时子目标”的层级体系,确保目标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素养精准对接[1]。

以《My Favourite Subject》单元为例,单元主题围绕“学校科目”展开,核心是让学生能用英语谈论喜欢的科目及原因,同时理解不同国家学校科目的差异。首先确定单元总目标: ① 语言能力:能掌握“subject,favourite,because,interesting”等词汇,运用“What's your favourite subject?Why do you like it?”等句型进行对话与写作; ② 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学校在科目设置(如西方的“Drama”课、中国的“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③ 思维品质:能对比不同科目的特点,用“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清晰表达观点; ④ 学习能力:能通过小组讨论梳理自己喜欢的科目,主动积累相关词汇。随后将总目标分解为3 个课时子目标:第1 课时聚焦“识别科目名称与表达喜好”(语言能力 + 学习能力),第 2 课时聚焦“用原因状语从句解释喜好”(语言能力 + 思维品质),第 3 课时聚焦“了解中西方科目差异”(文化意识 + 语言能力),确保每课时目标都服务于单元总目标,且覆盖四大素养。

二、活动串联策略:依托单元主题,设计递进式实践活动

活动设计需以单元主题为线索,遵循“感知—实践—应用”的递进逻辑,让学生在连贯的活动中逐步提升语言能力,发展思维与文化素养,避免活动碎片化。

以《Day in the Life》单元为例,单元主题为“日常作息”,核心是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与他人的一天,理解不同人群作息差异原因。设计递进式活动:① 第1 课时感知活动:播放“小明的一天”“汤姆的一天”动画视频,让学生圈出两人作息不同,初步感知相关词汇与时间表达,激发对“作息差异”的好奇;② 第 2 课时实践活动:开展“我的作息表”制作活动,学生用英语填写并在小组内介绍,教师引导对比彼此作息; ③ 第3课时应用活动:开展“职业作息采访”活动,学生分组采访虚拟职业人物,记录不同职业作息并讨论差异原因,理解作息与职业特点关系。三个活动围绕“日常作息”主题串联,从感知到应用逐步深入,兼顾四大素养培养。

三、评价融合策略:立足素养发展,实施多元化过程性评价

评价需打破“单一测试”模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从“语言、文化、思维、学习”四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让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工具。

以《Animal friends》单元为例,单元主题是“动物朋友”,核心是让学生能用英语描述动物特征,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 ① 过程性评价(贯穿单元):一是“词汇积累本评价”,检查学生是否主动积累“tiger,elephant,cute,strong”等动物词汇,以及“save,protect”等环保词汇(学习能力);二是“小组讨论评价”,记录学生在“讨论动物生活习性”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否能提出“Why do pandas live in Sichuan?”等有思维深度的问题(思维品质 + 语言能力);三是“文化分享评价”,评价学生在“介绍不同国家的国兽”(如中国的熊猫、澳大利亚的考拉)活动中,是否能清晰表达文化内涵(文化意识)。 ② 终结性评价(单元结束):开展“动物保护倡议书”写作评价,从“语言准确性”(是否正确使用动物特征词汇与句型)、“思维逻辑性”(是否能说明保护动物的原因)、“文化意识”(是否提及不同国家保护动物的做法)三个维度打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素养发展情况,避免评价片面化[2]。

四、资源整合策略:挖掘单元内外资源,丰富素养培养载体

教材是核心资源,但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跨学科内容与多媒体资源,拓展教学资源边界,为素养培养提供更丰富的场景。

以《My Favourite Subject》单元为例,除教材中的“科目对话”文本外,整合三类资源: ① 生活资源:让学生收集自己的“成绩单”“课程表”,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自己的课程表(如“My timetable has Maths on Monday.”),将语言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语言能力 + 学习能力); ② 跨学科资源:链接“美术”学科,让学生绘制“我最喜欢的科目手抄报”,用英语标注科目特点(如“Art isfun.We draw pictures.”),融合语言表达与美术创作(思维品质 + 语言能力); ③ 多媒体资源 :播放 BBC 英语短片《School Subjects Around the World》,展示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校科目,让学生对比中西方科目差异(如西方有“Cooking”课),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深化文化意识。资源整合打破了教材局限,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场景中学习英语,同时发展多方面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七年级英语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需以“素养培养”为核心,通过目标统整、活动串联、评价融合、资源整合四大策略,实现单元教学的系统性与整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单元整体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利用线上平台开展单元主题协作学习,让核心素养培养更具时效性与趣味性,推动七年级英语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佳珊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实践 [J]. 校园英语 ,2025,(25):75-77.

[2] 李亚红.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J]. 山西教育( 教学 ),2025,(0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