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主题语境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实践

作者

袁月

四川省武胜中学校

引言: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正面临知识碎片化、思维浅表化、素养空心化的困境。调查显示, 72% 的学生存在读得懂句子却悟不透主题的问题, 58% 的教师仍采用词汇讲解、语法分析、习题训练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面解码,难以形成对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但传统教学难以满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需求。主题语境作为深度学习的载体,通过创设真实语言环境,整合语言知识与文化内涵,为破解阅读教学困境提供了可行路径。

一、主题意义探究:构建深度学习的认知支架

主题意义是文本的灵魂,深度学习需要以主题为纽带串联碎片化知识。在人与自我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教材中关于个人成长的文本,如主人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突破的故事。通过设计成长轨迹图活动,引导学生梳理关键事件、情感变化、成长启示三个维度。当学生将考试失利、调整心态、最终成功的情节与挫折教育主题关联时,文本内涵得到立体呈现。这种主题探究比单纯分析语言点更具教育价值。

在人与社会主题教学中,教师可整合教材中关于文化传承的文本,如传统手工艺保护、历史建筑修复等内容。组织文化价值排序活动,让学生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等维度评估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学生通过主题讨论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排序存在差异,这种认知突破传统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建立主题资源库,收集相关文本、视频、图片,形成主题学习的知识网络。

二、文化意识渗透:搭建深度学习的认知桥梁

文化意识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维度,需要教师设计浸润式文化体验活动。在节日文化主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教材中关于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文本,设计文化解码任务,从起源传说、庆祝方式、象征意义三个维度比较异同。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发现,春节的团圆内核与圣诞节的分享精神具有共通性,这种文化比较能消除文化偏见。教师还可组织文化微讲座,让学生分享家乡特色节日,培养文化传播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需要真实情境支撑。在饮食文化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国际美食节情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国家代表,用英语介绍本国特色美食。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需研究教材中关于饮食礼仪、食材选择的文本,结合网络资源完善介绍内容。当日本组学生解释生鱼片搭配芥末的饮食智慧,法国组学生展示餐酒搭配的艺术时,文化理解从知识记忆转化为行为能力。这种实践活动比单纯文化讲解更具实效性。

三、思维品质培养:锻造深度学习的认知利器

思维品质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需要教师设计阶梯式思维训练。在环境保护主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教材中关于塑料污染的议论文,设计思维进阶活动,基础层提取事实信息,理解层分析论证结构,高阶层评价解决方案。当学生指出禁止塑料袋政策的局限性,提出可降解材料研发的改进建议时,批判性思维得到锻炼。教师还可组织思维辩论赛,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否共赢展开辩论,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培养需要开放性问题设计。在科技发展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展示教材中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明文,设计未来畅想任务,让学生预测 20年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学生结合文本中个性化学习、智能评估等内容,提出虚拟教师、自适应课程等创意。教师引导学生用 SWOT分析法评估创意可行性,将创新思维与理性分析结合。这种训练既能激发想象力,又能培养科学态度。

四、学习活动整合:构建深度学习的实践场域

深度学习需要整合多种学习活动。在文学名著主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教材中简·爱节选片段,设计读演评三位一体活动,阅读阶段分析人物性格,表演阶段再现关键场景,评价阶段撰写文学短评。学生通过扮演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对话场景,深刻体会平等爱情观的主题。教师还可组织名著改编工作坊,让学生将文本改编为漫画脚本或微电影剧本,在跨媒介创作中深化理解。

项目式学习是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在城市发展主题教学中,教师可发起未来城市设计项目,学生分组调研教材中关于智慧城市、绿色建筑的文本,结合实地考察数据,设计城市规划方案。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用英语汇报垂直农场、无人驾驶交通系统等创新设计。这种项目实践将语言学习与实际问题解决结合,培养综合素养。教师还应建立项目资源包,提供思维导图模板、评价量表等工具支架。

五、教学实施的反思与优化

经过两轮教学实践,参与实验的班级在阅读理解题中的主旨概括和推理判断得分率分别提高 19% 和 23% ,在口语表达中观点深度和逻辑连贯得分提升显著。但研究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重活动形式、轻思维深度的问题,部分教师过于追求活动多样性忽视目标达成度。这些问题提示我们,深度学习需要把握三个原则:语言与思维并重,过程与结果兼顾,预设与生成平衡。

未来教学应构建深度学习生态系统,建立主题资源云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发智能诊断系统实时监测学习思维轨迹,组建跨校教研联盟开展主题教学联合攻关。可借助数字技术赋能深度学习,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文化沉浸场景,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学习路径。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需加强主题教学研究,掌握逆向教学设计、大概念教学等先进理念,建立深度学习案例库。只有将传统教学经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英语人才。

结束语:

深度学习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它要求教师从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思维建筑师,从文本解读者升级为文化摆渡人。当学生学会在主题语境中探寻意义,在文化比较中增进理解,在思维碰撞中启迪智慧,英语课堂才能真正成为素养培育的沃土。这种教学转型既是对核心素养培育的积极回应,也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回归,值得每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倾力探索与实践。唯有让学习真正发生,让思维深度生长,英语教育才能实现从语言技能训练到核心素养培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 .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M]. 北京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4.

[2] 鲁子问 . 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教学设计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