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农膜回收和处置的制度困境与完善路径
王燕平
文山州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 云南文山 663000
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持续加快,农膜覆盖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对加快现代农业生产进程确保整体生产效益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每年出现的废旧农膜量相当大,潜在农膜污染问题突出,“白色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愈发严峻。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的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农膜使用量为140 万吨,实际回收率不超过 60% ,废旧农膜沉积在土层严重降低了耕地质量,还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直接危害[1]。废旧农膜回收与处置,直接关系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也是维系现代生态文明必须要高度重视的方面。
1 当前废旧农膜污染治理面临的制度困境
1.1 缺少系统性的政策法规支持
近些年,虽然国家对农业污染等系列问题愈发重视,聚焦废旧农膜污染也做了很多工作,并将农膜纳入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当中,但配套性的细则并没有很好制定。从政策层面看,中央和地方层面在立法上存在明显断层,省级层面制定的专项规章实际覆盖面不足 30%[2]。没有建立很好的强制性回收标准,而且污染责任认定规则也存在明显缺失,增加了具体政策举措实践落实难度。现有的监管标准体系不完善,农膜可降解标准实际执行率偏低,技术规范及实际回收处置还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标准体系。
1.2 缺少对主体责任的制度解析
虽然我国是农膜生产制造大国,但针对生产者在农膜领域的责任延伸制度还明显不够,存在突出的空转情况。当前政策并没有很好明确生产者对废旧农膜回收的责任。对于使用者可能的责任也存在明显结构性不足,较为分散的农户个体无法跟进废旧农膜处置。政府层面针对废旧农膜回收及处置的责任监管也不到位,存在诸多权责交叉重叠情况,必然会弱化整体的监管成效 [3]。利益关联主体并没有构建更为高效的协同联动机制,回收链条存在明显内在动力不足情况。
1.3 回收处置存在明显结构性不足
当前虽然也有回收网络,但系统性不够,存在显著碎片化特点,回收站点的实际覆盖面非常小,回收组织培育的专业性、技术性偏低。市场层面对回收处置的经济刺激较为乏力,政府层面的配套激励资金较为有限。技术实际支撑上能力有限,很多环节回收的机械化水平偏低,还没有构建更加高效的分拣清洗技术体系,再生产利用还停留在理论构想阶段,实际实施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4 技术标准及创新体系有待提升
可降解农膜虽然成效显著,但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生物降解膜实际价格明显偏高,实际需要的讲解条件和农业生产缺少足够的适配性。再生利用技术还面临突出的经济阻力问题,由于回收及处理成本明显偏高,自然在市场层面的竞争力非常有限。技术创新层面的政策支持长期性不够,整个研发过程的整体性投入有待强化,还没有建立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4]。
2 制度优化理论框架
2.1 突出全过程治理理论的指引
全过程管理必须要落脚于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确保在不同环节有效发力,还需要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制度体系,确保对农膜生产、使用、回收及处置等的有效覆盖。对关键点进行识别,需要发挥生命周期评价的作用,才能层让制度更具预判性、系统性,确保全过程内外部更为优化。
2.2 加快构建多元共治模式
加快构建多层面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涵盖政府、企业及社会大众,汇聚众人之力确保治理成效。政府应当更加注重制度支持,并多层面参与到市场监管,企业要更加主动进行环境责任承担,社会大众要积极做好治理监督等事宜。还需要加快公私协同合作模式的创新,努力实现回收网络建设、创新技术研发等的突破,确保以利益共享带动更大层面[5]。
2.3 市场机制及政策工具协同
突出生态环境导向性,构建综合性、组合性特点突出的工具箱,涵盖绿色采购政策、押金返还制度等,以市场化手段助推废旧农膜回收及处置系列工作。还需要加快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农膜核算体系,在定价机制制定上充分考虑生态成本。还需要加快绿色金融工具的持续创新,做好环境保险等配套金融产品的普及推广。
3 新时期跟进废旧农膜回收及处置制度完善
3.1 持续强化法律体系
加快建立以废旧农膜回收及处置的专项法律,将生产者的延伸责任予以明确。构建以农膜全生命周期为支撑的管理制度,确保生态设计标准不断优化改进。还需要从民事公益的层面进行探索,让社会大众更好参与到监督当中。建立全方位的农膜使用登记管理机制,确保能够全过程追溯。
3.2 加快重构监管机制
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支撑作用,构建更高水平的监管数据平台,实现农业、市监及环保等诸多部门的综合覆盖,确保在关联数据信息上共享共用。发挥“互联网 +”对监管的助力作用,实现对农膜实际使用情况的有效预测,构建系统性的环境信用评价机制,突出分类监管,并探索“黑名单”机制,切实彰显监管的警示作用[6]。
3.3 优化经济激励体系
加快构建更加公平的成本分担机制,例如使用者付费、污染者付费等。对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持续优化,突出废旧农膜回收与补贴衔接,还可发挥绿色税收的实际调节成效。加快新型金融产品的创新研发,设置专门的基金服务于废旧农膜回收及处置。还可探索以旧换新机制,带动废旧农膜回收及处置进度。
3.4 优化技术支撑机制
以生态为内在支撑,制定更加统一性的农膜国家标准。持续推进可讲解农膜认证工作,做好农膜分类管控。跟进再生利用层面的技术研发,加大相应的配套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源参与进来。针对农业生产大省及重点区域,构建专门的废旧农膜回收及处置中心,持续提高机械回收率,配备更高成效的回收专项设备等。
结束语: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必须要深刻认识生态环保的至关重要性,扎实做好废旧农膜回收与处置关系重大,需要构建多层面协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才能将废旧农膜潜在危害影响降到最低,既能够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也能够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为此必须要全力将废旧农膜回收与处置真正落到实处去。
参考文献:
[1] 黄水英 . 农膜污染治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都匀市为例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03):106-108.
[2] 卢响军 , 高鹏文 , 石庭山 , 等 . 土壤废弃农膜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建设与实践——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 [J]. 中国环境监测 ,2024,40(04):37-44.
[3] 白美婷 , 王丹 , 李应德 , 等 . 农牧交错区农户废旧地膜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J]. 草业科学,2025,42(01):235-246.
[4] 万铜岭 , 彭麒桦 , 焦伟立 , 等 . 回收聚乙烯农膜沥青改性剂的制备及其在高速路面沥青中的应用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13(17):69-72.
[5] 庞洁 , 金书秦 . 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农膜回收机制探索创新——以内蒙古开鲁县试点为例 [J]. 世界环境 ,2023,(05):42-44.
[6] 庞洁 , 金书秦 . 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农膜回收机制探索创新——以内蒙古开鲁县试点为例 [J]. 世界环境 ,2023,(05):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