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周玉朦 赵宝
河南交投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引言
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道路与桥梁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的安全、效率和经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对道路与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研究道路与桥梁的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关键点
1.1 先进的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技术:1)灌注桩施工技术:灌注桩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灌注桩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如旋挖钻机成孔技术、后压浆技术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桩基础的质量。2)预制桩施工技术:预制桩具有施工速度快、质量易于控制等优点。随着预制桩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预制桩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静压法、锤击法等施工方法,可以确保预制桩的顺利沉入。
地基处理技术:1)强夯法: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体对地基进行夯实,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近年来,强夯法不断改进,如采用高能级强夯、组合强夯等技术,提高了处理效果。2)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是将水泥、石灰等固化剂与地基土进行搅拌,形成复合地基。该方法适用于处理软土地基,具有施工简单、效果显著等优点。
沉井基础施工:沉井基础适用于大型桥梁或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沉井施工一般先在地面上制作沉井井筒,井筒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制作完成后,通过在井内挖土,使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渐下沉。在下沉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沉井的垂直度和平面位置,防止沉井倾斜或偏移。可通过调整挖土顺序和挖土量来控制沉井的下沉方向。当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后,对井底进行清理,浇筑封底混凝土,然后再浇筑井内填充混凝土或设置内部结构,完成沉井基础的施工。
1.2 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要点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性能。在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包括沥青的标号、集料的级配、含泥量等。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计量各种原材料的用量,采用间歇式搅拌机进行拌制,保证沥青与集料均匀裹覆。沥青混合料运输应采用具有保温、防雨、防污染措施的车辆。摊铺时,采用摊铺机进行,根据路面宽度和厚度调整摊铺机的参数。摊铺机应匀速行驶,摊铺速度一般控制在 2-6m/min 。在摊铺过程中,要保持螺旋布料器内有足够的混合料,确保摊铺的平整度。沥青路面压实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初压应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立即进行,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 1-2 遍,速度控制在 2-3km/h ,初压温度不低于 110℃。复压是提高压实度的关键阶段,采用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压实。终压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 遍,消除轮迹,提高平整度,速度 4-6km/h ,终压温度不低于 70% 。在压实过程中,要注意压路机的行驶路线和碾压遍数,避免出现漏压、过压和推移现象。
1.3 道路排水系统施工技术
排水系统设计需根据地形、气候和降雨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排水网络,包括排水沟、雨水井、截水沟等设施。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形测量和排水系统设计,确保排水方案的合理性。排水沟的开挖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保证沟底平整,坡度准确,确保水流畅通。排水沟衬砌材料选择要考虑耐腐蚀、抗冲刷性能,常用材料有混凝土、砖石等。雨水井和检查井的设置位置要准确,便于维护和清理,同时要保证井壁的强度和稳定性。排水系统连接部位施工要特别注意,确保接缝严密,防止渗漏。在排水系统施工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排水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堵塞问题。对于特殊地质条件,需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排水沟沉降。排水系统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闭水试验,确保无渗漏现象。同时,对排水系统进行植被覆盖或其他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4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后浇带是连接各结构段落的关键环节,应对后浇带的质量控制必须达到极高的标准。混凝土搅拌时,需精确控制各种原材料的配比,而浇筑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后浇带因其受力状态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所需的时间间隔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必须充分考虑桥梁工程的整体布局和受力特点,合理规划后浇带的位置和浇筑时间间隔。预应力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桥面的承载能力,减少因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变形,而接缝的处理也是后浇带施工中的一大要点,接缝的合规性直接关系到后浇带的密封性和耐久性,在墙体侧面构造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那些能够确保接缝紧密、不易渗漏的构造方式。对于超长结构内侧的接缝处理,由于超长结构的特殊性,其内侧接缝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变形和受力挑战,因此在接缝处固定钢筋。合理的面板设置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还能有效保护已浇筑的混凝土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从而提高道桥工程的整体质量。
2 强化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施工材料控制
材料采购是材料控制的首要环节,路桥施工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机制,适时调整采购策略,以降低成本。材料验收过程中,应使用专业仪器设备进行抽样检测,对于不合格材料,应及时追溯供应商责任,并采取退货、换货等措施,避免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材料储存环节需注重防火、防潮、防盗及防混淆,而对于易变质、易燃易爆等特殊材料,应采取特殊保管措施,同时建立完善的材料进出库管理制度,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和清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账实不符、材料损坏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剩余边角料及可再利用材料,对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其他工程项目或作为原材料再次利用。
2.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对水泥、钢材、沥青等主要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路基压实等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确保施工质量。采用先进的施工质量检测技术,如无损检测技术、智能检测设备等,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2.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严格执行竣工验收程序。对道路与桥梁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此外,施工单位应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确保竣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竣工资料应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施工记录、检验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与措施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中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因此,未来施工企业应继续深化技术研究,创新管理手段,推动施工技术的进步,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还需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绿色施工,为构建和谐美丽的城市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贝贝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J]. 汽车周刊 ,2025(01):44-45.
[2] 董文武 , 张瑞宇 .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 [J]. 汽车画刊 ,2024(11):221-223.
[3] 周 帆 . 城 市 道 路 交 通 工 程 技 术 的 优 化 及 应 用 [J]. 汽 车 画刊 ,2024(0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