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作者

朱云冉

34240119900927047X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房屋建筑需求持续增长,对建筑质量与安全要求愈发严格。主体结构作为房屋建筑核心,承担建筑竖向与水平荷载,其施工质量决定建筑整体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是保障主体结构质量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诸多因素影响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如施工工艺不当、材料质量欠佳、人员技术不熟练等。深入研究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对提高建筑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 钢筋加工

钢筋加工严格按设计图纸与规范要求进行。钢筋调直采用机械调直或冷拉调直,冷拉调直时控制冷拉率,HPB300 钢筋冷拉率不大于 4% ,HRB400 及以上钢筋冷拉率不大于 1% 。钢筋切断用钢筋切断机,确保切断尺寸准确,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现象。钢筋弯曲采用弯曲机,按设计要求弯曲角度与半径加工,如箍筋弯钩角度一般为 135°,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 10 倍。加工好钢筋分类堆放,挂牌标识,注明规格、使用部位等信息。

1.2 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方式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绑扎连接操作简单,但受钢筋直径、位置等限制,适用于较小直径钢筋连接。绑扎时确保钢筋搭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在搭接长度范围内绑扎牢固。焊接连接包括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等,可提高钢筋连接强度。焊接前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接过程控制焊接参数,保证焊接质量,如电渣压力焊控制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电压等参数。机械连接有直螺纹套筒连接、锥螺纹套筒连接等,连接可靠,受环境影响小。机械连接时钢筋端头加工符合要求,套筒质量合格,连接后进行拧紧力矩检查与抽样检验。

1.3 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前,在模板上弹出钢筋位置线,确保钢筋位置准确。先安装梁、柱钢筋骨架,再安装板钢筋。梁钢筋安装时,注意主次梁钢筋位置关系,主梁钢筋在下,次梁钢筋在上。柱钢筋安装时,确保柱纵筋垂直,箍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板钢筋安装时,先铺底筋,再安装负筋,负筋下设置马凳筋,防止踩踏变形。钢筋安装完成后,检查钢筋规格、数量、间距、锚固长度、连接质量等,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 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 模板设计

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施工设备与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确定模板类型(如木模板、钢模板、铝合金模板等)、构造形式、支撑系统布置。计算模板及支撑系统强度、刚度、稳定性,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变形、不破坏。如计算梁模板时,考虑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模板及支架自重、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等。绘制模板设计图,包括模板组装图、节点大样图、支撑系统布置图等,为模板制作与安装提供依据。

2.2 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对模板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便于脱模。按模板设计图进行安装,先安装柱模板,再安装梁、板模板。柱模板安装时,在柱底部设置清扫口,便于清理杂物。模板拼接严密,防止漏浆,用密封条或密封胶处理拼缝。梁模板安装时,起拱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当梁跨度不小于4m 时,起拱高度为梁跨度 1/1000-3/1000。板模板安装时,确保平整度,相邻模板高差不超过 2mm 。模板支撑系统牢固,立杆间距、水平杆步距符合设计要求,设置剪刀撑增强稳定性。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查垂直度、平整度、标高、截面尺寸等,符合要求后进行下道工序。

2.3 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非承重模板后承重模板原则。非承重模板(如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时拆除,一般混凝土强度达到 1.2MPa 即可。承重模板(如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要求,如梁、板跨度小于等于 8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 方可拆除;梁、板跨度大于 8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 方可拆除。拆除过程注意安全,严禁暴力拆除,防止模板及混凝土受损。拆除模板及时清理、维修、保养,分类堆放,便于重复使用。

3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工程设计要求(如强度等级、耐久性等)、原材料性能进行。确定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等用量,满足混凝土工作性、强度、耐久性要求。通过试配调整配合比,确定最佳配合比。如配制 C30 混凝土,选择合适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确定砂率、水胶比,加入适量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考虑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如原材料含水量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

3.2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混凝土搅拌采用强制式搅拌机,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 90s。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原材料,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搅拌过程注意观察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混凝土运输采用搅拌运输车,保证运输过程中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运输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如夏季高温时,缩短运输时间,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到达施工现场后,对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测,不合格混凝土退回搅拌站。

3.3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等是否符合要求,清除模板内杂物、积水。根据结构特点与施工方案,确定浇筑方法,如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分层浇筑时,控制分层厚度,一般不超过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 1.25 倍。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 2m,超过时设置溜槽、串筒等辅助设施。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或平板振捣器,振捣点均匀布置,快插慢拔,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泛浆为准。振捣过程避免振捣棒触碰模板、钢筋、预埋件等。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采取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

3.4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防止混凝土开裂。自然养护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12h 内进行覆盖保湿养护,浇水次数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根据水泥品种与混凝土设计要求确定,一般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7d,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14d。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保温保湿养护,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 25C 。养护过程做好记录,确保养护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贯穿施工全过程,从施工前准备到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施工,每个环节都关系到主体结构质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与规范标准操作,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及时解决常见问题。同时,不断学习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与建筑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建造出安全、舒适、耐用的房屋建筑,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鄢宇波 .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 [J]. 房地产世界 ,2024,(22):155-157.

[2] 周萌 . 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综合研究 [J]. 建设科技 ,2025,(01):106-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