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械制造中精密加工的精度控制研究

作者

黎博

120105198908081850

引言

在现代机械制造领域,精密加工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对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精密加工精度的控制愈发关键。从航空航天领域对零部件超高精度的需求,到电子设备制造中对微小尺寸精密加工的追求,精密加工精度的提升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深入研究机械制造中精密加工的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精密加工精度的因素

1.1 机床误差

机床作为精密加工的核心设备,其自身的误差对加工精度有着显著影响。机床误差主要包括几何误差、运动误差和热变形误差等。几何误差是指机床在制造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如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等。主轴回转误差会导致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影响加工零件的圆度、圆柱度等形状精度;导轨误差会使工作台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直线度误差,进而影响加工零件的平面度和垂直度;传动链误差则会导致传动比不准确,影响加工零件的螺纹精度和齿轮精度等。运动误差是指机床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振动、爬行等。振动会使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产生周期性的位移,导致加工表面出现波纹,影响表面粗糙度;爬行现象则会使工作台的运动不稳定,影响加工精度。热变形误差是由于机床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切削热、摩擦热等热源的影响,导致机床各部件发生热变形,从而改变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产生加工误差。例如,主轴部件在受热后会发生伸长或弯曲变形,影响加工精度。

1.2 刀具与夹具误差

刀具和夹具是精密加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误差也会对加工精度产生重要影响。刀具误差主要包括刀具的制造误差、磨损和破损等。刀具的制造误差直接影响刀具的切削刃形状和尺寸精度,进而影响加工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例如,车刀的刀尖磨损会导致加工零件的直径尺寸发生变化;铣刀的刃口磨损会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平面度。刀具的磨损和破损还会导致切削力发生变化,引起振动,进一步影响加工精度。夹具误差主要包括夹具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等。夹具的制造误差会影响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精度和夹紧精度;安装误差会使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不准确,导致工件的加工位置产生偏差;夹具的磨损则会降低其定位和夹紧性能,影响加工精度。例如,在铣削加工中,若夹具的定位面磨损,会导致工件在铣削过程中发生位移,影响加工尺寸精度。

1.3 工件材料特性

工件材料的特性对精密加工精度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的工件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这些特性会在加工过程中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例如,材料的硬度、强度和韧性等力学性能会影响刀具的切削力和磨损情况。硬度较高的材料,切削力较大,刀具磨损较快,容易导致加工精度下降;而韧性较好的材料,在切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变形,影响加工尺寸精度。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等热物理性能会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因受热而发生尺寸变化。在精密加工中,微小的温度变化都可能导致工件尺寸发生明显改变,从而影响加工精度。此外,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如可切削性、可磨削性等,也会对加工精度产生影响。可切削性差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积屑瘤、鳞刺等缺陷,影响加工表面质量和精度。

2 提升精密加工精度的技术与方法

2.1 高精度机床的应用

高精度机床是实现精密加工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高精度机床在设计和制造上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以提高机床的精度和稳定性。例如,采用高精度的主轴系统,如空气静压主轴、液体静压主轴等,这些主轴具有极低的回转误差,能够满足精密加工对主轴精度的要求。同时,机床的导轨系统也得到了极大改进,采用高精度的滚动导轨、静压导轨等,提高了导轨的直线度和平稳性。此外,现代高精度机床还配备了先进的数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机床运动的精确控制,提高加工精度。例如,一些高端数控机床采用了纳米级的数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刀具运动轨迹的精确控制,满足超精密加工的需求。

2.2 精密刀具与磨削技术

精密刀具和磨削技术是提高精密加工精度的关键。在精密加工中,需要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例如,对于有色金属的精密加工,常采用金刚石刀具,因为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切削加工。对于高硬度材料的加工,则可采用立方氮化硼刀具。在磨削加工中,高精度的磨削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加工表面质量和精度。例如,采用精密砂轮磨削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砂轮粒度、硬度和结合剂等参数,能够实现对工件表面的高精度磨削。同时,磨削过程中的冷却和润滑也非常重要,合理的冷却和润滑能够减少磨削热的产生,降低工件的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2.3 误差补偿技术

误差补偿技术是提高精密加工精度的有效手段。误差补偿技术通过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然后采用相应的补偿措施来减小或消除误差。误差补偿技术主要包括硬件补偿和软件补偿两种方式。硬件补偿是通过在加工工艺系统中增加一些硬件装置来实现误差补偿,如采用误差补偿机构来补偿机床的几何误差。软件补偿则是通过数控系统的软件算法来实现误差补偿,如通过建立误差模型,在数控系统中对刀具的运动轨迹进行修正,以补偿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例如,在一些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上,采用了激光干涉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对机床的运动误差进行实时监测,然后通过数控系统的软件算法对刀具的运动轨迹进行补偿,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造中,精密加工精度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的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分析影响精密加工精度的机床误差、刀具与夹具误差、工件材料特性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提升技术与方法,如应用高精度机床、采用精密刀具与磨削技术、实施误差补偿技术等,能够有效提高精密加工精度。同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有综合运用各种精度控制措施,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精密加工精度要求,生产出高质量的机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机械制造中的精密加工精度控制技术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蔡胡磊 . 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 [J]. 中国金属通报 ,2024,(07):109-111.

[2] 蒋彦 . 汽车制造中的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进展 [J]. 汽车维修技师 ,2025,(0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