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阅读策略 提升阅读能力
陈亚红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实验小学(3172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习得语文阅读策略非常重要,对提升阅读能力极有帮助。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阅读策略呢?本文从析策略——聚焦单元整组关照、晓过程——立足整体综合提升、巧用法——激发动力内化整合三个方面,以统编教材六上《竹节人》一课为例,谈阅读策略教学的整合与提升。
【关键词】阅读策略 单元整组 纵横比较 融合助力 巧用方法 整合提升
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在语文阅读中的“表现形式”,是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的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方法和技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见,语文阅读策略的习得非常重要,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极有帮助。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这些阅读策略呢?本文以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上《竹节人》一课为例,谈阅读策略教学的整合与提升。
一、析策略:聚焦单元整组关照
阅读策略是衡量学生个体阅读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鉴别学生是否会阅读的重要标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聚焦阅读策略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策略之间的关系及编者意图,阅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落实。
1.纵向比较,承接递进统筹安排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设置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如下表。
通过梳理,发现统编教材安排的这四个策略单元,主题清晰,体现承接递进。阅读策略以单元整组的形式独立编排,并设计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内容,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单元。明确学习策略单元时,努力领会编者意图,围绕相应策略设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每个年级的阅读策略教学中,具有承接递进的意识,能主动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六上“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是对以往学习方法的综合、提升。
2.横向对照,彼此联系各有侧重
策略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对整个单元进行分析、比较,每课策略内容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各有侧重。设计阅读策略教学时,更要对整个单元统筹考虑,并做到前后彼此联系。如下表六上第三单元“有目的地阅读”。
通过梳理,发现整组单元的安排有层次、有梯度。本单元的学习,是对以往阅读策略方法的一次综合提升。《竹节人》在本单元属于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初次接触“有目的地阅读”,根据“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3个阅读目的(任务),能关注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初步尝试有目的地阅读。
二、晓过程:立足整体综合提升
阅读策略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阅读策略教学任务中的有序高效的活动状态,教学思路应该清晰明了,做到指向明确,层层突破,方法多样。阅读策略教学过程更要立足整体,多种阅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高度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综合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1.分层突破任务,步步为营
习得阅读策略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分层学习,并反复运用,最终内化为阅读能力的过程。如何让“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在《竹节人》一课中得到有效落实?先看这一课的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给学生提出三个阅读任务,带着不同的任务去阅读,就等于有了不同的阅读目的,教学指向非常明确。三个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阅读这篇文章。此时可把任务一个一个分层去落实学习,初步感受“有目的地阅读”。
以第一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为例。写制作指南,首先知道所需材料、工具、制作过程、注意事项等。理解“制作指南”后,如何带着这个任务去这么长的课文里找所要的信息?交流讨论:可借助课后题小伙伴的方法,用到“速读”和“细读”。“速读”就是与“玩具制作指南”这一任务关系不大的略读,无关的不读,从课文29个自然段中快速找到第4自然段。找到段落后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再进行“细读”,整理成如下表格完成一个小任务,最后交流总结学习阅读策略的方法,通过层层突破之法(速读——细读——完成表格——交流总结),使学生初步感受“有目的地阅读”。
2.多种策略融合,助力提升
统编教材三到六年级分学年安排的四个阅读策略分别是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并不是孤立存在,是互为联系,承接递进。“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需要,自觉选用之前学到的阅读方法和已经掌握的阅读策略。如,在浏览阅读材料要有一定速度;在细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预测、一边提出问题,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自己想要的答案。如《竹节人》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预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依据文本内容及自身背景知识、生活经验等,对文本后面的情节发展、结局、人物命运及作者观点等内容进行推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文本信息验证推测,在验证与推测中不断推进阅读。读课文有关老师故事的第20-29自然段,当读到“我”跟同桌上课兴致勃勃玩竹节人,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老师没收了竹节人?还是虚惊一场没被发现?)继续往下读,验证自己的推测(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没收后我们去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能有收获,读到“咦,看见了什么”一句,预测“我”到底看到了什么?(是找到被老师扯散的竹节人?还是别的什么事?)下文揭晓答案(老师忘乎所以玩竹节人)。“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在此时就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提问:问题意识是语文思维的动力,是语文创新精神的摇篮,基于问题和思维导向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在学生自主完成这一任务,就用到“提问”阅读策略。老师首先抛出问题(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学生思考——讲故事得知道什么?(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仅仅把起因、经过、结果讲出来,肯定不动听,还需要什么?(细读每个部分,抓住关键信息。)“提问”策略在完成任务时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
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策略单元重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强化学生阅读时的速度意识,并掌握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有关老师的故事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在29个自然段中快速找到第20-29自然段,此时就用到“提高阅读速度”策略。再次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快速划出描写“我”和老师神情的词语,使故事讲得更生动。又一次在10个自然段中用到“提高阅读速度”策略。
有目的地阅读:阅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有目的地阅读让阅读变得更有效率。带着任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读课文第20-29自然段,在这10个段落中找答案完成表格。有了表格支架,讲述任务就思路清晰,任务完成一半。细读我们和老师的神情并圈画关键词语,让讲述更生动具体。如在讲述时能运用不同腔调,辅以合适肢体动作,任务完成更是锦上添花。这些环节设置都是“有目的地阅读”策略的分层推进,有效落实。
我们的神情:沮丧——悻悻然——相视一笑——心满意足
老师的神情:怒气冲冲——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玩得入迷
《竹节人》一课,教学时应调动学生已有学习阅读策略经验,使之紧密联系,让多种策略融合运用、整合提升,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巧用法:激发动力内化整合
教学过程中,及时点拨、小结阅读策略方法,有助于学生及时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更是达成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堂激励、合作探究等都是课堂教学环节高效完成的加速器。
1.课堂激励,点评串点成线
课堂中,师生的活动分板块进行,如何把这么多任务串成课堂的主线?教师的总结与点评不可或缺。好的点评能让看似零散的课堂碎片穿成一串光鲜的项链,也使学生的策略能力在及时回顾总结中得到强化。
如《竹节人》中,初读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简单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此时老师的点评语回扣“有目的地阅读”(刚才我们带着老师的任务简单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带着任务做就是有目的)。完成第一个任务“写玩具制作指南”,根据这个阅读任务,怎么读这么长的课文(29个自然段)?交流形成方法(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第3自然段),此时点评及时跟进渗透“有目的地阅读”的方法——速读(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与“玩具制作指南”这一任务关系不大的略读,无关的不读,快速找到第4自然段)。完成任务三时总结方法(根据这个任务,我们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阅读方法,进行了有目的地阅读)。“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在每个教学环节小结或点评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提升,这样的总结点评一点点串起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主题突出,脉络分明,让“有目的地阅读”策略深入生心,为后面学习运用策略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策略一以贯之
语文教学的核心应是关注文本的语言,皮亚杰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其本质就是关注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具体阅读策略时,就需要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心,合作探究就是最有效的思维培养的方法,也是落实阅读策略内化为学生能力的抓手。
如《竹节人》任务一中“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教别人玩竹节人,首先自己会玩,运用“提高阅读速度”“有目的地阅读”这些策略找到相关段落,圈画关键词句,在长课文中找到几种竹节人的玩法(单独玩、两个放在一起玩、取名号玩)。除了概括玩法名称,还圈画玩的关键动作词句,此时在师生互相启发、生生互相补充的协作中完成这一学习过程。合作初次见效。再如何把静止的文字变成手中动态的玩法?同桌之间互相合作,熟记关键步骤、动作,在桌子上现场操作、探究,同桌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巡视过程中)互相提出可取意见,并及时实践改进,甚至创新玩法。任务在合作探究下基本完成。最后请同桌合作优秀的代表上台展示玩法,同桌之间再次合作完成这一任务,其余学生运用预测(同桌代表示范前,问大家他们的合作能成功吗)、提问(示范后,请其余同学给上台者提意见使其改进)等阅读策略,在多方合作,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下,层次分明地完成这一课的一大任务。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阅读策略内化为阅读能力等都在合作探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阅读策略有很多,绝不仅仅局限于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所学。学习阅读策略也并不仅仅在阅读策略单元才开展,在其他单元教学中也要重视,并根据文本特点、学生阅读生成等情况相机传授。教师如能在教学钻研中仔细梳理各种阅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高度融合多种策略,并巧用适当教学方法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那么,促使学生阅读策略整合内化,提升阅读能力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张旭.聚焦文本语言,促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的达成[J].教学月刊.2024(12)
[3] 左倩.明确意图,将阅读策略落到实处[J].小学语文教学杂志.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