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读导学,以读促思谈低年级朗读指导

作者

潘静仪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鸣小学 5115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是学习普通话,训练语言,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一、以读导学:朗读作为认知建构的桥梁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朗读是其理解文本、积累语言、掌握知识不可或缺的途径。有效的朗读指导,能精准引导学习方向,搭建认知阶梯。

(一)朗读奠基,突破识字与理解的屏障

对于识字量有限的低年级学生,反复、正确的朗读是识记生字最自然的方式。在朗读中,字形与字音反复对应,语义在语境中逐渐清晰。如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秋天》时,学生在反复朗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时,“凉”、“黄”、“落”等生字在具体语境中得以强化,其含义也通过画面感的朗读自然领悟。

朗读是理解长句、复杂句的有效手段。教师需重点指导“停顿”,这是思维缓冲、意义切分的关键。如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中长句:“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指导学生揣摩停顿点(如“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等),帮助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年龄特点、动作步骤和具体方法,使句子逻辑清晰,降低理解难度。

(二)朗读入境,架设情感体验的通道

儿童天性喜爱模仿与表演。将表演融入朗读,是引导其深入文本角色、体验情感的高效方式。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扮演小公鸡朗读“鸭子弟弟,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时,引导学生想象小公鸡的自信(甚至有点骄傲),语气可以稍显高昂、轻快;扮演小鸭子朗读“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时,则要读出小鸭子的着急、担心和关心,语速稍快,语气急切。通过角色代入和语气变化,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三)朗读启思,点燃探究与表达的火花

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引发疑问。当学生尝试读出统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中“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时,可能会自然发问:“植物怎么告别妈妈?”“它们是怎么去四海为家的?”朗读激发了探究植物传播种子奥秘的兴趣。

反复朗读优美的词句、典型的句式,是积累语言素材、培养语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在朗读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不仅感受叠词(弯弯、小小、闪闪、蓝蓝)的音韵美和画面美,也潜移默化地习得了“(叠词形容词)的(名词)”的表达结构,为后续描述事物特征提供了语言范式。

二、指导策略:构建“乐读·会读·美读”的实践路径

实现“以读导学,以读促思”,需要教师基于统编版教材特点,构建系统、科学、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的朗读指导策略体系。

(一)激发内驱,营造“乐读”氛围

通过情境创设激趣。充分利用统编版教材丰富的插图、配套多媒体资源、实物道具等创设情境。如《黄山奇石》展示奇石图片或视频;《小蝌蚪找妈妈》准备小蝌蚪、青蛙头饰;《雾在哪里》播放轻柔或神秘的背景音乐,营造雾的朦胧感。

巧用多元形式添趣。教师范读引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登鹳雀楼》这类古诗或《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类富有韵律的科普诗。也可利用优质的课文朗读音频。也可以通过趣味赛读的方式,例如组织“挑战赛”(挑战读好一个长句或难点句)、“角色朗读擂台赛”(评选最佳青蛙、小鸟等)、“小组接力读”(如《拍手歌》)、“配乐朗诵会”(如《江南》)。还可以表演助读,例如对故事性强的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坐井观天》《曹冲称象》),鼓励学生边读边演,用动作、表情辅助声音表达。

(二)授之以渔,夯实“会读”根基

明确标点停顿,更要教会语意停顿。如《曹冲称象》长句停顿指导;《大禹治水》中“洪水 / 经常泛滥”、“毒蛇猛兽 / 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的主谓停顿。

学会朗读的重音技巧,以找准关键词为切入口。如《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中的“动物”;《黄山奇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中的“好像”(强调比喻);《大禹治水》“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中的“痛苦极了”。

根据内容和情感调整朗读的语气语调 。如《坐井观天》青蛙(自满、固执)与小鸟(耐心、肯定)的不同语气;《难忘的泼水节》的欢乐热情;《雾在哪里》雾说话时(淘气、神秘)的语气变化。

统编版教材常在课文后或教师用书中提示朗读要求(如注意语气、分角色朗读),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三)多元评价,导向“美读”境界

教师评价:以鼓励和发展为导向。“你读‘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时,声音轻轻的,真美,让我们好像看到了夜空!”“‘痛苦极了’这个词你读得特别沉重,让我们感受到了百姓的苦难。如果冲毁了房屋’这里停顿再明显一点,就更好了。”

生生互评: “我觉得你读小公鸡时骄傲的语气特别像!”“你读‘四海为家’时,声音拉长了一点,有种走得很远的感觉,真好。告别妈妈’那里能读出一点不舍吗?

自我评价助反思: 鼓励学生朗读后自评:“我刚才读得好吗?哪个词读得最有感觉?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如学生读《江南》后自评:“我觉得‘鱼戏莲叶东…西…南…北’这几句读得挺开心的,就是‘田田’读得不够美。”教师可引导其想象荷叶茂盛的样子再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