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融合模式探索
马银霞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山高级中学517400
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需要针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进行培育,教师需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恰当引入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立足教材内容,以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及问题解决能力为终极目标,践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融合,将教师的地理探究思维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探究活动,将教师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践问题的方式方法。
一、智慧教育平台的投入,实现信息技术精准应用
智慧教育平台是基于信息技术研发的、具备融合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智慧教育平台,其中涵盖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体裁的资料,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多元化素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以下简称智慧教育平台)融合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拓展内容,为教育教学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源,满足信息技术下的高中地理融合式教育形态,为地理知识分析、概念解读、人地协调观实践措施落实等提供空间 [1]。为此,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借助智慧教育平台落实科学指导、实践思考,成为理论知识向实践探究模式转化的基础平台。
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 2 第三章 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时,教材展示了当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此时,教师引入智慧教育平台中的资源,应用“生态文明”模块下的“废旧家电能不能当垃圾”“稻杆开启逆袭之路”等视频资源开展地理拓展教育,引发学生对当代生态环境质量、应对方式的思考,从空气质量、科技垃圾等角度讨论当代的环境问题。同时,启迪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及科技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威胁,提出应对科技垃圾的探究活动。便于教师就当代的发展问题设计探究、互动活动,便于借助拓展资源启发学生深度思考,获得辩证思维锻炼,践行地理综合思维培育、人地协调观发展。
二、基于多媒体技术营造情境,设计梯度探究问题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形式,也是高效且容易掌控的信息技术种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在构建地理探究情境的同时将信息技术融入地理课堂,并基于情境设置梯度问题,提高学生思考探究的深入性。解决学生沉浸在情境中忽视知识理解与思考的问题,在强化学生地理研究代入感的基础上赋能高中地理智慧育人形态。为此,信息技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创设地理情境,教师据此设计梯度问题,形成问题牵引的地理学习机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获得地理核心素养的锻炼[2]。
例如,教授人教版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 2 第三章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时,教材从产业结构概念、分布因素、到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行综合性探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在课堂营造地区产业结构分布、调整、升级等视频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观察中了解地地区产业结构的意义、对国家及区域地方发展的帮助作用,并懂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价值。同时,教师提出情境问题:
5. 如何实现产业机构升级?
4. 研究地区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建设有哪些帮助?
3. 影响地区产业结构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 地区产业结构分为哪些类型?
1. 什么是产业结构?
学生带着情境问题观察多媒体情境视频,并根据问题思考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因素及升级地区产业结构的价值,获得对地区产业结构的细致探究、关联思考,进而促使学生对当今的地区产业结构建立猜想,重构地理认知。
三、运用GIS 技术开展实践操作,强化地理活动参与感
GIS 是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通过空间插值、缓冲区分析等技术揭示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生成专题地图展示数据关系 [3] 。GIS 技术将地理信息数据转变为可视化图形或表格,提高地理空间分析质量,营造体验度与参与强的高中地理实践课程。鉴于此,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融合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可以运用 GIS 技术开展实践操作环节,绘制地表形态特征图、地理资源图等模型,引发学生深度感知体验地理互动及思考过程,获得对地理现象、自然特征的多角度观察与研究,理解理论概念,评估生态环境变化过程,创新地理探究新模态,落实素质教育、新课标的人才培育目的。
例如,教授人教版 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 2 第二章 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时,教师运用 GIS 技术根据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石漠化景观进行地理要素的矢量化、符号化处理,从自然生态角度分析凯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促使学生在观察中推理、预测、猜想,并接触 GIS 模型构建验证风力、雨水等因素的破坏及侵蚀作用,深度剖析喀斯特地貌的提点及形成原因。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石漠化发展的实践举措,带动学生基于产生原因思考解决办法,获得地理思维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锻炼。解决学生依赖教师讲解、不主动思考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地理活动参与感,建立地理问题研究兴趣。
总结
信息技术与探究式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革新了地理课堂的知识呈现方式,还通过技术赋能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与协作创新的实践场域。赋能高中地理深度探究学习模式智慧因素,变革高中地理课堂授课形式,推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 毛羽佳 , 潘骋 , 陆丽云 . 地理信息技术赋能高中地理主题式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以“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为例 [J]. 地理教学 ,2025,(14):41- 45.
[2] 房洪强. 数字化工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 水体运动的影响” 一单元教学为例 [J]. 高考 ,2025,(12):137- 139.
[3] 曹翠苹 , 初海丰 . 教学法革新:解锁高中地理课堂学生自主提问培养策略 [J]. 华夏教师 ,2025,(10):3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