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侦察兵”
李海艳
秦皇岛市北戴河医院 066100
在医学领域中,感染性疾病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临床微生物检验,作为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就像是一群敏锐的“侦察兵”,在这场与疾病的战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医生精准地锁定病原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防控提供关键依据,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
一、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
1. 明确病因,精准治疗
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复杂多样,且具有非特异性。例如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可能由多种不同的病原体引起。仅凭临床症状和常规检查,医生很难准确判断病因。而临床微生物检验能够直接检测出引发感染的病原菌,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并对其进行准确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这使得医生可以根据具体的病原菌种类和其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精准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导致的治疗失败、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以及耐药菌产生等问题。
2. 指导感染防控,防止疫情蔓延
在医疗机构中,感染防控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医院内的流行病原体,通过监测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医院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例如当检测到某种耐药菌在院内传播时,医院可以采取加强消毒隔离、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等措施,防止耐药菌的进一步传播和暴发流行,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3.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通过定期复查患者的标本,观察病原菌的清除情况或耐药性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治疗是否有效。如果治疗过程中病原菌持续存在或出现耐药,医生可以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更换抗菌药物或调整用药剂量、疗程等,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
1.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标本采集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要确保采集的标本具有代表性,即采集部位应是感染最可能发生的部位。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应采集深部痰液;对于泌尿道感染,应采集清洁中段尿。其次,标本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标本被污染,影响病原菌的检出。此外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以防止病原菌死亡或繁殖,导致检测结果偏差。
2. 不同类型标本的采集方法
① 血液标本:一般在患者发热初期或寒战期采集,以提高阳性率。通常采用无菌真空采血瓶,采集量一般为 5-10ml 。采集时应先消毒皮肤,然后穿刺静脉采血,将血液注入采血瓶中,轻轻颠倒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② 痰液标本:患者应先用清水漱口,以去除口腔内的杂菌。然后用力咳出深部痰液,采集于无菌容器中。对于无痰或痰量较少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诱导痰液的方法。
③ 尿液标本:一般采集清洁中段尿。患者先用温水清洗外阴部,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用无菌容器接取中段尿液约 10-20ml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从集尿袋下方接口处采集尿液,避免从导尿管内直接采集,防止污染。
④ 粪便标本:采集新鲜的粪便标本,置于无菌容器中。一般采集蚕豆大小的粪便量,若为腹泻患者,可适当增加采集量。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混入尿液或其他物质。
3.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事项。例如采集血液标本时,应避免在静脉输液的同侧肢体采血,以防止输液中的抗菌药物影响病原菌的检出。对于某些特殊病原体的检测,可能需要在特定的时间采集标本。如怀疑疟疾时,应在发热时采集血液标本,
此时疟原虫的检出率较高。
三、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常用方法
1. 涂片染色镜检
涂片染色镜检是一种简单、快速且经济的检验方法。通过将标本涂抹在玻片上,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和染色特性等。例如革兰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为初步判断病原菌的类型提供依据。此外抗酸染色可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等抗酸菌。涂片染色镜检虽然不能对病原菌进行准确鉴定,但可以快速筛选出可疑的病原菌,为进一步的检验提供方向。
2.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核心环节。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下进行培养,使病原菌生长繁殖,形成可见的菌落。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病原菌的种类。然后再对纯培养的病原菌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分离培养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不同的病原菌对培养基的要求各不相同。例如培养细菌一般常用的有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等;培养真菌则需要使用沙保弱琼脂平板等。
3. 生化鉴定
生化鉴定是利用病原菌的代谢特性,通过检测其对不同底物的分解能力、酶的产生等情况,来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常用的生化鉴定方法有 VITEK 系统、API 系统等。这些系统通过对病原菌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检测,然后根据反应结果与已知菌种的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准确鉴定病原菌。
四、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结果解读
1. 病原菌的鉴定结果
病原菌的鉴定结果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输出之一。鉴定结果通常包括病原菌的种名、属名等信息。医生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来判断其致病性、传播途径以及可能的感染来源等。例如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多种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败血症等。同时还需要关注病原菌的特殊菌株或变异情况,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这些特殊菌株往往具有更强的耐药性和致病性。
2. 药敏试验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关键依据。药敏试验通过检测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介和耐药三种情况。敏感表示该抗菌药物对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可以在治疗中选用;中介结果提示药物的疗效可能不稳定,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使用;耐药则表示该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无效,不应选用。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总之,临床微生物检验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侦察兵”,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临床微生物检验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期待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为保障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李海艳(1989),女,河北秦皇岛人,邮编 ,;研究方向: 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