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时代国企保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作者

王玉栋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 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使得保密工作难度加大。国企保密管理不仅关乎国家秘密、企业安全,还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分析信息化时代国企保密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构建全面、高效的保密管理体系,确保国企信息安全。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国企保密管理;对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保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承载着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任,其保密工作更是涉及财经秘密、文件资料、信息系统等重要方面,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和渠道的多样化,使得保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因此,探讨信息化时代国企保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对于保障国企信息安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时代国企保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密意识淡薄

部分国企员工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保密意识和敌情观念。一些员工错误地认为,随着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推进,保密的范围和事项正在逐步减少,因此无密可保。然而,实际上国企面临的窃密威胁不断加大,保密形势更加严峻,保密任务更加艰巨。保密意识的淡薄可能导致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泄露敏感信息,给国企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保密设施不完善

部分国企在保密设施建设方面存在滞后现象,其保密要害部位没有落实起码的“三铁”(铁门、铁窗、保密柜)要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1]。同时,内网与互联网直接相连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没有实现有效的物理隔离。此外,保密技术防范手段也相对落后,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

(三)涉密载体管理混乱

在涉密载体管理方面,部分国企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涉密文件资料随意复制、乱摆乱放,涉密磁介质(如U盘、移动硬盘等)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部分员工甚至将涉密文件当作废品出售,给国企带来了严重的失泄密隐患。

二、信息化时代下国企保密管理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保密意识教育

信息化时代下,国企保密管理的应对策略首要在于强化保密意识教育,这是构建坚固保密防线的基石。而提高全员保密意识时,国企需将保密培训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与,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深刻理解保密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企业利益及个人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求,还应详细解读企业内部的保密规章制度,让员工明确知道哪些信息是敏感的、需要保护的,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遵守保密规定,避免无意识泄密行为的发生[2]。通过系统的培训,旨在增强员工的保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将保密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自我防范泄密风险的能力,形成“人人讲保密、事事重保密”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针对涉密岗位和重点涉密人员,国企需实施更为严格和深入的保密培训。这些人员因工作性质特殊,接触和处理的信息往往具有较高的密级,因此,除过需要掌握基本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外,还需具备更高的保密素养和应对复杂保密情境的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保密技术、保密法律法规的深入解读、保密案例分析、应急处置流程等多个方面,确保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以应对可能遇到的保密挑战,从而成为企业保密工作的中坚力量。

(二)完善保密制度建设

信息化时代下,国企需紧跟时代步伐,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最新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的保密管理制度。这套制度不仅要明确保密工作的职责划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而且要详细规定保密工作的程序和要求,从涉密载体的管理、保密要害部位的管理到保密技术防范等多个方面,都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具体而言,涉密载体的管理要细化到文件的收发、传递、借阅、复制、保管、销毁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保密要求。保密要害部位的管理要明确要害部位的确定标准、防护措施、人员配备及管理制度,确保要害部位的安全可控,保密技术防范要紧跟信息技术发展,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如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提高保密防范水平。在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的同时,国企还需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各项保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为此,国企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执行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保密责任,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保密工作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定期自查、互查、专项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对于违反保密制度的行为,国企要采取严肃处理措施,不仅要对责任人进行问责,还要举一反三,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完善相关制度,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加强保密设施建设

在完善物理隔离设施方面,国企应确保内网与互联网之间实现有效的物理隔离,这是防止外部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采用专业的物理隔离设备,如网闸、光闸等,实现内外网的完全隔离,确保内部网络的数据和信息不被外部网络所窃取或篡改。同时,国企还需加强对保密要害部位的管理,这些部位通常存储着企业的核心机密和敏感信息,一旦失守,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国企应落实“三铁”要求,即铁门、铁窗、铁柜,确保保密要害部位的安全可靠[3]。此外,还应加强对保密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保密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提升技术防范手段方面,国企应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保密技术防范手段,提高保密工作的技术含量和防范能力。例如,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对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也无法被轻易解读。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网络攻击;通过防火墙技术,建立一道坚固的网络屏障,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此外,国企还应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如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探索其在保密工作中的新应用和新场景,为保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结束语:信息化时代国企保密管理面临着技术、管理和人员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企需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密管理机制,提升技术手段,强化人员培训和意识教育,构建全面、高效的保密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企信息安全,维护国家秘密的完整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企保密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持续创新和完善保密管理措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唐松,张一帆,谢若龑.智能互联时代信息化保密安全工作问题与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14):117+149.

[2]方予辰,袁小燕.信息化时代油气田企业保密工作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企业,2023,(09):10-12.

[3]黄子颖.浅谈信息化条件下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福建冶金,2020,49(01):52-54.